首頁>健康>

  類風溼性關節炎(RA)可屬於中醫“痺證”範疇。《蘇文筆談》雲:“風、寒、溼相雜,為痺。”

  《鏡月全書·風筆》記載:“然是陰邪,所以寒者多,熱者少,故此不可忽視。”

  在古籍中,風寒溼邪被認為是痺證的致病因素,後世醫家在遵循經典宗旨的基礎上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陽虛寒溼邪對身體的侵襲是RA的關鍵。

  中醫大家朱良春和著名老中醫焦樹德都認為RA屬於腎虛痺證,RA的根本病機是腎虛,發病的觸發因素是外感寒溼。腎陽不足、氣血不足是內因,寒溼外邪入絡、陽氣失循是誘發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外因。

  疾病的內在因素與原生動物稟賦的差異有關。

  體質作為人體生理病理的基礎,是受外界及其長期飲食習慣和心理因素影響的相對穩定的自我屬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個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是預防和指導疾病治療的非常重要的依據。類風溼性關節炎中醫體質研究表明,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體質易感性強,主要體質型別為虛體質,其中陽虛體質最多。

  說明RA多見於體質相對較弱的患者,以腎陽虛為主。

  因此,溫腎養陽法在中醫臨床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中有著重要的應用。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要與人、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五臟理論是中醫整體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貫穿了數千年的中醫理論體系,指導著中醫的臨床生理、病理和治療。

  現在是冬天。五臟學說中,冬季腎盛,冬季腎為季節性器官,所以冬季更易伴有腎虛相關疾病。

  因此,腎陽虛的RA患者,冬季要做好補腎壯腎的工作,做好收腎的工作,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春季強壯起來,抵禦外感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內外結合,加強食療。

  中藥湯劑多用於內科治療,從腎陽虛精、溫陽散寒、祛溼除痺入手。腎是先天的基礎,一般是天生的父母給我們的,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

  脾胃是後天的基礎,氣血生化之源,可以通過後天的飲食調理和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來培養和保護,先天的基礎可以通過後天的基礎來填補,從而溫補脾腎之陽。

  臨床上常借用附子理中丸處方,以熟附子、乾薑為君藥溫陽散寒,麩炒蒼朮健脾祛溼,太子參、大棗、炙甘草健脾和胃。

  與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藥物如海風藤、威靈仙、金錢草、雞血藤等配伍。

  外治可採用針灸、外敷、中藥燻蒸等方法,針灸可用於溫腎助陽的穴位,如陽池、陽穀、腎俞、關元、氣海等。

  除了常規治療,我們還可以透過飲食療法進行調理。飲食療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法。

  不建議吃羊肉、狗肉等發品。類風溼患者食補宜溫養陰潤燥,可選用蘿蔔、黑豆、紅棗、山藥、板栗、枸杞等甜食。

  陽虛型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應注意及時養生,冬季做好固精壯陽、固本培土、健脾補腎陽的工作,以便更好的防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16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艾灸治療寒性胃痛,一灸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