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一些朋友喝酒後就會臉紅,有人認為這樣的人最能喝,酒量更大,事實真是如此嗎?

酒精在人體內是如何代謝的?

酒精就是我們常說的乙醇,在人體內主要是通過肝臟代謝,肝臟內有兩種乙醇代謝的關鍵酶: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代謝過程如下:

乙醇脫氫酶的作用是將乙醇轉化成為乙醛,而乙醛脫氫酶是將乙醛進一步轉化成為對於身體無害的乙酸(醋的主要成分,乙酸可以加入人體的三羧酸迴圈,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時產生熱量)。

在這裡我們首先看一下乙醇,乙醛,乙酸對於身體的影響。

乙醇:抑制中樞神經,造成思考能力下降;麻痺小腦,讓人產生眩暈感,手腳運動不協調。

乙醛:本身是一種血管擴張劑,能夠使人區域性血流量增加,出現臉紅。同時伴有心慌,胸悶不適,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另外,國外有報道稱,乙醛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乙酸:即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對人體無害。

我們知道,人體所有的酶都是通過基因決定其活性和數量的強弱。一般人群中主要是以下幾種:

1.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均強:進入身體的乙醇會迅速通過上述反應步驟變成乙酸,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看到的“千杯不醉”型。這種人在歐美和一些北方人中常見。

2.乙醇脫氫酶弱,乙醛脫氫酶正常:乙醇無法快速轉化為乙醛,這種人不會出現臉紅,但是容易喝醉,就是所謂的 “一杯倒”。

3.乙醇脫氫酶正常,乙醛脫氫酶弱:乙醇容易轉化為乙醛,但是乙醛無法快速進一步轉化,造成體內乙醛聚集。這種人就是那些喝酒容易臉紅的,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現象,更加容易出現“酒精中毒”。有報道顯示,中日韓的黃種人中有30%左右的人會有乙醛脫氫酶缺乏,而且美國稱這種現象為“亞洲紅臉症”。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喝酒臉紅的人事實上並不是所謂的酒量更大更能喝,而是更加容易出現相應的醉酒症狀,這類人最好少喝酒。

值得一提的是,頭孢類抗生素能夠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所以在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同時千萬不要喝酒,否則會更加容易引發乙醛聚集的症狀,如眩暈,嗜睡,全身潮紅,噁心嘔吐甚至血壓下降等危急症狀,在醫學上稱之為“雙硫侖樣反應”。

美國是一個嗜酒的國度,大量的人群存在酒精依賴,為了幫助他們戒除酒癮,臨床上就會使用一種乙醛脫氫酶的抑制劑---安塔布斯,通過抑制乙醛脫氫酶使得飲酒後出現乙醛聚集的症狀,喝酒後帶來的更多是難受和不適,而不是欣快感,所以就會減少喝酒的次數。

如果你是一個喝酒上臉的人,為了身體健康,應該減少喝酒的次數,正所謂小酌怡情,大喝傷身。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胃癌患者術後應該多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