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所有人都應具備防栓意識。
No.1
最“沉默”的殺手
無論是哪裡的血管堵了,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凶手”——血栓。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脂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甚至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就導致腦梗
▲血栓在冠狀動脈,產生就形成心梗
▲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與血栓有關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腦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傷害。
最令人震驚的是,99% 的血栓是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等一切指標正常,卻在人們不知不覺或自以為心腦血管沒問題的情況下突然發生。
No.2
99%的血栓沒有任何徵兆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相對更常見一些,但靜脈血栓曾經被認為是少見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動脈血栓:心梗、腦梗的根源
我們最熟悉的心梗、腦梗的根源就是動脈血栓。
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續快速上升,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心肌梗死。
而腦梗和心梗一樣,以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死亡率而臭名昭著。
靜脈血栓:“隱形殺手”,無症狀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和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共同發病機制。
前兩者的嚴重程度已被公眾廣泛了解,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遺憾的是公眾知曉率卻很低。”
靜脈血栓被稱為“隱形殺手”,最可怕之處就在於絕大部分的靜脈血栓沒有任何症狀。
靜脈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靜脈曲張的患者、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患者、感染的患者、長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婦等都是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
發生靜脈血栓後,輕者靜脈出現發紅、腫脹、發硬、結節、痙攣性疼痛等症狀。
嚴重者發展為深靜脈炎,患肢面板出現褐色紅斑,繼而紫暗紅腫、潰爛、肌肉萎縮壞死,周身發熱,患肢劇烈疼痛,最後可能面臨截肢。
另外如果血栓遊走到肺,堵塞肺動脈而成肺栓塞,會危及生命。
No.3
記住一個字,一生無“栓”
“事實上,靜脈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連續 4 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所以,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血栓
過去醫學界認為,乘坐長途飛機與深靜脈血栓發病關係密切,而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電子血栓”。
坐在電腦前 90 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 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機率。
專家建議,使用電腦 1 小時就應該休息片刻,起身走動,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動踝關節,拉伸小腿肌肉。
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走路:動起來,從頭到腳防血栓
1992 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有專家提出: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迴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則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 3000 米以上,且保證 30 分鐘,並堅持做到有恆、有度,過分激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運動五次以上。
“七”是指運動後心率+年齡=170。例如:50 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 120 次。身體極好者可達到 190 次;身體不好者不要超過 150 次,具體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節。
如果覺得“三五七”原則太難記,那就記住一句話:每天至少快走 30 分鐘,直到身體發熱、甚至微微發汗,就達到鍛鍊效果了。
血栓是隱蔽殺手,99% 的血栓沒有任何徵兆。而且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
專家呼籲:所有人都應具備防栓意識!記住“動”這一個字,每天都“動起來”,才能血栓不上身,一生無栓!簡單又好用的方法,一定要發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