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在現階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基本採用毫針、電針、耳針、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而電針配合穴位注射的綜合治療手段,是治療本病的一個發展方向。
常用主穴有肺俞、膈俞、胰俞、脾俞、胃俞、腎俞、尺澤、太溪、三陰交、足三裡;耳穴為肺、胰、脾、胃、腎、三焦、內分泌、皮質下、腎上腺、飢點、渴點等,多施行藥丸貼壓法。針刺對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NIDDM,即2型糖尿病)的效果良好,對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IDDM)的效果欠佳。所以,鍼灸治療糖尿病主要針對2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尤其對併發症的主客觀效果均較滿意。但由於2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涉及部位較廣,又有糖尿病的病理基礎,所以,鍼灸選用的穴位比較多。有的臨床工作者主張採用分組選穴的方法,將所取穴分為降血糖組、上肢組、下肢組,使治療更趨規範。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以對稱性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最多見,鍼灸治療DPN主要取陽明經穴,注重補益氣血、行氣活血穴位的應用。有人在探索鍼灸治療DPN的取穴規律中觀察到:陽陵泉與關元、三陰交與膈俞、解溪與曲池、足三裡與阿是穴、太溪與內庭相關性高,是治療DPN的有效配穴。
治療2型糖尿病合併動眼神經、滑車神經麻痺,取睛明、百會、合谷、足三裡,療效也相當滿意。鍼灸療法具有整體調節、安全無害的特點可在糖尿病發病的不同環節、不同層次上多方位發揮作用,最終產生一種集束效應而表現為很好的臨床療效。對於高胰島素分泌型患者,針刺可使血漿胰島素水平降低,胰島素分泌指數增加;對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型患者,針刺可使其胰島素水平及胰島素各項比值增加。鍼灸對糖尿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針刺後糖尿病患者血比黏度明顯好轉,血細胞比容、血沉及其方程K值明顯下降。NIDDM患者經針刺治療後,在血糖下降的同時,T3及T4也會隨之下降,cAMP明顯下降,cGMP明顯升高,血液比黏度有所改善。
有學者認為,鍼灸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機理是鍼灸刺激了胰島素(INS)細胞受體對葡萄糖的敏感性,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加快了血糖的利用和轉化,從而控制了血糖的升高,或同時提高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順應性而發揮作用,包括增加胰島素受體(IR)對胰島素的親和力。通過研究更進一步揭示出由於胰島細胞功能的顯著改善,使糖尿病患者空腹及糖刺激後血中C肽及胰島素均增加,而且胰高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抑制了A細胞分泌,使病情改善。
針刺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不是直接通過降低血糖,而是通過它對機體的整體調節作用產生效果,主要途徑是調節脂代謝,降低血流變和血生化的相關指標,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迴圈,從而改善了周圍神經的供血供氧,促進受損神經的修復。
鍼灸治療糖尿病也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飲食合理勞逸適度,半月為一個療程,一般一週左右就會有一定改善,還是同樣的早期介入預後良好,病程較長穩定緩降。操作使用普通毫針即可,出針時應長時間按壓,防止針孔不癒合。#糖尿病防控科普##戰疫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