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口腔出現的異常味道,是臟腑功能失調的表現,詳述如下。
口甜:指自覺口內發甜,飲白水也覺得甘甜,多由脾胃熱蒸或脾胃氣陰兩虛引起。脾胃熱蒸者常伴有口乾欲飲、多食善飢,或脣舌生瘡、大便幹、小便黃、舌紅苔黃而燥等,應清胃瀉火;脾胃氣陰兩虛者常伴有不思飲食、口乾欲飲不多、神疲乏力、脘腹作脹、便祕等,宜補脾益氣、養陰生津。
口酸:自己能聞到有酸氣,是由於脾胃虛弱或飲食過量,以致飲食停滯的結果。如果口酸還伴有口苦燒心、兩肋疼痛,這是肝經有火造成肝胃不和的結果,應瀉火。
口辣:指口內常覺辛辣或舌體麻辣,常由肺熱或胃熱引起;肺熱者常見伴有鼻咽乾燥、咳吐黏稠黃痰等症狀,宜清肺瀉熱。胃熱者常見伴有口舌乾燥、消谷善飢、胃脘灼熱、大便燥結等症狀,宜清胃瀉火。
口淡:嘗不出食品的滋味,多發生在大病之後,特別是嚴重消化道疾病之後,導致脾胃虛弱而引起吃飯不香,多吃點東西則覺得胃部脹滿、大便常稀等症狀,治療應健脾和胃。
口鹹:多主腎虛,往往伴有腰痠腿痛、夜尿頻多、全身無力等症狀應分清腎陰虛、腎陽虛後再補腎。口膩:指口舌黏膩、滯澀不爽,甚至食不知味,多由寒溼困脾而引起。常常伴有不思飲食、胃脘滿悶、肢睏乏力、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體淡胖、苔白膩水滑、脈濡緩等,宜健脾燥溼、芳香化濁。
口苦:是由於肝氣鬱結化熱、脾胃溼熱燻蒸肝膽所致,往往兼有面紅、頭痛、目赤、腹脹腹痛、小便色黃等症狀,應清肝利膽。
鼻頭變色“面色”不僅是我們臉上的顏色,還反映我們的健康狀況。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而胃經起於鼻部。因此,脾胃的經脈與鼻竅也是相連的。一個人的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谷精微無法上輸濡養鼻竅,而引起鼻腔乾燥,有時還會引起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等問題。這種情況多是脾胃虛弱、氣津不足、脾氣不能攝血或肺虛火上衝鼻竅所致。
如果鼻頭髮紅,代表脾胃有熱證。
鼻頭的部位主脾,鼻頭的兩側鼻翼主胃。所以如果整個鼻頭包括鼻翼都發紅,說明有脾胃熱證,而且是實熱。根本原因在於脾的運化能力不足,使食物蓄積滯留於胃,食物積久化熱、化腐所致。這樣的病人往往特別能吃。胃的功能是消化飲食,如果胃有火,往往表現為“消谷善飢”,就是特別能吃,吃完一會兒就餓。
對這類病人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若是實熱就清胃瀉火,虛熱則養陰清熱。如果鼻頭髮青,並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青色為肝木之色,肝氣疏洩太過,橫逆衝犯脾胃,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如果鼻頭出現了青紫色,說明脾胃有氣滯血瘀,是病情嚴重的標誌。漢代醫家張仲景所寫的《金匱要略》裡曾經說到“鼻頭色青腹中痛”,就是鼻頭顏色發青發紫,人就肚子疼。還說“苦冷者死”,就是病人還有怕冷的症狀,那這個病情就比較嚴重了。
鼻頭最忌諱出現黑色,青黑色不論出現在臉上的哪個部位,一般來說都是病情危重的標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醫。
胃熱按摩足三裡
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裡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
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