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類生息於天地之間,日月之下,隨著四季寒暖更替、旦暮演變,體內陰陽消長,氣血流注,津液代謝,臟腑活動等生理功能亦都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人體亦因之有了生、長、化、收、藏的變化。古代養生、醫學家指出,“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強調治療或調補必須順應四季的不同要求才能收到顯效。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的四季養生諺語,無不以平樸的語言印證了上述深奧的理論,很多諺語在今天看來仍然值得借鑑。

春天,氣候轉暖,陽氣初生升發,是一個生機蓬勃,充滿了生命力的季節。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氣調和,冬眠動物開始復甦,萬物新生。《素問》指出,人們應早起晚睡,多去庭院活動,使情緒舒暢,避免抑鬱,才能與“春生”之機相應,符合春季養“生”的道理。

天氣多變 * “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 * “百草出芽,百病發作” * “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

《素問》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髮,萬物復甦。此時的氣候特點是“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氣溫多變換,忽熱又忽寒”。

春天氣候潮溼多雨,氣候乍暖還寒,容易受涼感冒,發生上呼吸道疾病。春天,又是傳染病多發季節,且易引起舊病復發,所謂“百草出芽,百病發作”。

故在養生學上,古人提倡“春捂”。天氣“寒暄(熱)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多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衣服要增減,莫令胸背受寒。預防得感冒、傷風和肺炎”。這就是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痛風病人能不能吃韭菜?哪些食材適合尿酸高人群?醫生給您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