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所以很多糖友說起降糖藥都如數家珍,不論新劑型,還是新品種,都受到糖友的熱切關注。但是對於如何選用降糖藥,很多糖友仍陷入“別人吃哪個藥有效,我就吃哪個”、“哪個藥貴買哪個”、“哪個藥最新就吃哪個”等誤區。

網路上有專家指出,糖尿病選擇用藥應遵循16字原則:副作用少、用藥簡單、使用方便、依從性好。糖友用藥做到上述原則,很大程度上可保證血糖平穩。

副作用少:重視低血糖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盧筱華指出,藥物或多或少都會有副作用,降糖藥也不例外,在選用降糖藥時當然副作用越少越好。

總體來說,降糖藥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低血糖風險、胃腸道副作用、體重影響。此外,也有降糖藥會增加心血管方面的風險、導致水腫、增加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感染風險等,但出現機率較低。在所有副作用中,低血糖的出現機率較高且危險性最大。所以從副作用角度出發,糖友選用降糖藥首選低血糖風險低的藥物,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等。

簡單方便:提高依從性

盧筱華表示,用藥簡單、使用方便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雖然吃藥是糖友的日常任務,但由於各種原因,如忙碌、記性不好等,很多糖友依從性不高,常常出現漏服或少服藥的情況,從而影響血糖控制。所以在選用降糖藥時,應儘可能做到用藥簡單、使用方便。

從醫學角度分析,用藥簡單有兩個方面。首先,用藥簡單意味著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讓患者一天只吃一次藥。在過去,降糖藥一般為普通片,患者一天需服藥2~3次,所以經常漏服。但現在,很多降糖藥都改成了緩釋片或控釋片的製劑,患者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另一方面,現在很多藥物被做成了複方製劑,如二甲雙胍與DPP-4抑制劑一起做成了複方製劑,患者雖然只吃了一片藥,但其實吃了兩種降糖藥,大大方便了患者。

此外,盧筱華指出,由於進食會造成血糖波動,所以在過去,降糖藥會嚴格規定服用時間,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目前很多降糖藥(除外α-糖苷酶抑制劑必須餐前服用或餐中嚼服)已經不受進食影響,餐前、餐中、餐後服用均可,即使出現漏服,及時補上即可。

綜上所述,糖友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口服降糖藥可以選擇一天只吃一次、對服藥時間要求不大的降糖藥。

個體化:不追求與別人一樣

除了上述的16字原則外,盧筱華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個體化”原則。

很多糖友在選用降糖藥時都會聽從病友的建議,聽到別人吃某個藥,空腹血糖從10降到6,都會問到底是什麼藥,然後自行購買服用。但其實,糖友選用降糖藥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個體化”。

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選用的藥物也不相同。盧筱華介紹,糖友選用哪種藥物,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如血糖情況(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功能(包括胰島β細胞分泌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程度)、是否合併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高尿酸、肝腎功能、肥胖等)、糖尿病併發症情況(如有無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等)、病程、年齡、肝腎功能狀態等。

只要有一項指標有差異,其選用的藥物就可能不同。所以糖友需注意,別人有用的藥物,不一定對你有用,甚至有害,選藥時千萬不要追求與別人一樣。


指導專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盧筱華

編輯/陳曉琨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長期睡不好百病生!家中1物泡水,8小時不起夜不早醒,沾枕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