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是通過各種方法保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是醫家的較高境界。養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方法,是中國人對生命尊重的一種表現方式,也是中國人對生命認識的一種超前理念。
高明的醫家善養生,先給大家將一則故事:
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
白話文解釋: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能傳在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使用針刺、看到我煲藥給病人喝、看到我在面板上敷藥等,大家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陳居鬆與父親陳善河先生
《黃帝內經靈素.上古天真論》中也提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醫學、推拿學、氣功學、康復學、營養學、心理學、物理學、運動學、藝術美學、生命科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總體分為“養之道”和“生之道”。
一、養之道
養之道主要分為“修心養性”和“修身養命”。老祖宗早就認識到心身的高度統一性,強調要“性命雙修”。
1、靜則修心養性,養性法有:打坐、站樁、氣功、音樂、茶道、美學、香道、唸經等等。
2、動則修身養命,養命法有: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八段錦、推拿、形意拳、大成拳等等。
太極拳養生之道
二、生之道
生之道主要分為“遵循生活規律"和“培養良好習慣”。俗話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但自作孽不可活。
1、遵循生活規律
生活規律簡單來說就是“吃、喝、拉、撒、睡”,俗話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我們說能不吃不喝,不拉不睡的?這是生命離不開的規律,我們必須遵循,否則生命就得跟你過不去。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宋德林先生題詞
2、培養良好習慣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意思是說: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間執行的道理,是陰陽諧和的,每個人的命運是有定數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執行道理相違背,這樣就能肉體與精神都協調一致,而盡享天年,活至百年以上。現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當作飲料,過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顛倒也習以為常,酒醉後肆行房室,枯竭精氣,耗散真氣,不懂得保持精氣神的充滿,不善於調養精氣,最後就貪圖一時的快樂而違背養生的樂趣,所以五十多六十歲身體就不行了。
中醫武道推拿養生之道
“武”乃強身扶正氣;“道”乃正心修仁德;“推拿”乃濟世養生命。武道推拿把博大精深的傳統武醫學結合起來,集“調理、鍛鍊、養生”為一體,運用常年練功產生的內氣和透勁高效作用於人體,對於亞健康、頸腰椎、關節炎等各類急慢性疼痛問題的調理效果顯著。
大家記住,養生之道中的“養之道”可以靠別人,但是“生之道”一定要靠自己,歸根到底養生之道主要是自己的事,否則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關注武醫文化!分享交流學習!我是不說廢話的陳居鬆,國家一級按摩師,武道推拿第二代掌門,陳家武醫第三代傳人,大成拳第四代傳人,孫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劉敬儒八卦掌傳人。現任深圳市武術協會國仁府太極輔導中心主任,深圳市孫式太極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軍地醫學人才教育中心特聘副教授,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培訓部難治病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