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艾灸是如何治療人體的,本文將盡力告訴你它是如何運作的,當然,艾灸充滿了神祕色彩,很多方面至今都尚未能被人類所了解,它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不是嗎?

神醫扁鵲說:“醫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灸艾故也。世有百餘種大病,不用灸艾,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意思是:“高明的醫生治療疾病使用艾灸療法,如同煮飯要用火。現在的醫療手段對慢性病、疑難病、危重病難以奏效,完全是由於醫家不了解艾灸療法,不會用艾灸療法的原因。

世間有太多太多的慢性病、疑難病、危重病……不懂艾灸,不會使用艾灸療法,怎麼解除病痛,怎麼能救人性命?” 如腫瘤、傷寒、疽瘡、中風、腫脹、洩瀉、久痢、喉痺、小兒急慢驚風、痘疹黑陷、慢支、三高、貧血症、哮喘、大三陽、銀屑病、癲癇等諸多中藥、西藥難以見效症,使用艾灸療法是非常好的調理方法。

現階段認為灸療作用機制:

1、區域性刺激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區域性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區域性面板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區域性的血液迴圈與淋巴迴圈,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區域性的面板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2、經絡調節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重要內容,也是灸療的理論基礎。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係,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現代研究表明經絡腧穴具有三大特點:

1)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樣艾灸方法選擇一定的腧穴與一般的體表點,其作用是明顯不同的。

2)經絡腧穴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經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在穴位上施灸時,影響其多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這種迴圈感應過程中,它們之間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的結果,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

3)經絡腧穴對藥物的儲存性腧穴具有儲存藥物的作用,藥物的理化作用較長時間停留在腧穴或釋放到全身,產生整體調節作用,使疾病得以治癒。

3、調節免疫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4、艾灸的作用是綜合的

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作用。

1)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

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藥物貼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療哮喘的化膿灸,以及以隔附子餅灸腎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區域性化膿灸、隔物灸)、經絡腧穴(特定選穴)、藥物諸因素,他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絡的,並不是單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來的治療作用。

2)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

灸療熱的刺激對區域性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藥物,必然增加了藥物的功效,芳香藥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3)人體反應性與治療作用是綜合的。

治療手段(灸療)——外因只能通過內因(人體反應性)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相同的灸療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體的反應性各有差異。以上諸因素,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方能發揮灸療最大的效能。

艾灸的作用多到兩隻手數不過來: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執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靈樞·禁服》亦云:“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痺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執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執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痺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執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區域性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云:“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鍼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

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洩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

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洩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洩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洩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鍼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鑑·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範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中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齧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鍼灸大成》提到灸足三裡可以預防中風。

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三裡灸不絕,一切災病息”。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裡、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艾灸能補充元陽,補充人體生命能量,最大減少疾病,盡享其自然壽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陽氣不足百病生,艾灸扶陽第一法

艾灸是一種神奇的療法,艾灸療法的適用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無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養生保健。日本人須藤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面板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一、艾灸病變部位面板,短時間提高艾灸點周邊及深層溫度。

可殺滅區域性病菌,使區域性堆積的垃圾在高溫下發生形態變化,容易排出。高溫也能提高生物酶對垃圾的分解、合成,易於排出。高溫也加速了局部的血液和體液流動,通過血液和經絡運走區域性垃圾。

如癬症、腳氣、毛囊炎、嘴角炎、中耳炎、青春痘、等等表皮病的艾灸治療,艾灸區域性先是高溫殺滅了致病菌,再消融了皮下垃圾,症狀慢慢就消除了。不吃藥不打針,立竿見影,療效又快又好。

二、艾灸治深度或內臟疾病,要灸相關的穴位,灸熱由穴位進入,通過相關的經絡傳輸到深層或內臟,使深層或內臟臨時升溫,達到與艾灸表皮一樣的效果。

如膝關節的灸療,選血海、樑丘、陰陵泉、膝陽關等穴艾灸,熱能通過穴位進入經絡直達膝關節腔,臨時提高長期陰冷的關節腔的溫度,殺菌,消融垃圾,促進血液迴圈,修復受損組織,達到治療關節炎的目的。

再如艾灸治肝炎,取穴肝俞、陽陵泉、大椎、中脘、陰陵泉、足三裡。灸熱通過經絡傳導直達肝臟,殺滅肝內病菌,消融肝臟積存的垃圾,恢復肝臟功能。

三、人體組織器官除先天功能不足、外力損傷和老化外,本身一般不會功能衰竭,絕大多數疾病都是氣血不足引起的。人體氣血不足首先引起組織器官的代謝功能大打折扣,再是使體內代謝廢的清理排出程序打折扣。

體內廢物,也就是垃圾的逐漸積存會堵塞經絡,填充組織器官,反過來進一步惡化組織器官和經絡的執行以及人體氣血的生成。如果如此惡性迴圈就會先患糖尿病,再各大器官衰竭,直至癌變。

灸通灸透之後讓五臟各司其職迴歸本位,心身和諧,陰陽自然平衡,身心自然健康。這期間,身體排毒的通道一起開啟,明顯的病痛部位會加重,最先修復好的部位開始呈現,讓人悲喜交加,疼並快樂著!一旦經絡通暢氣血充盈的時候,康體自來!

艾,來自遠古,大地之恩賜,厚德載物

灸,源於太陽,上蒼之饋贈,自強不息

沒病的時候灸一灸能強身健體;

生病的時候灸一灸能調病驅疾。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我為什麼這麼容易餓?——談談容易飢餓的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