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感冒、發燒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病症了,總是感冒、發燒,肯定讓人不愉快,但總也不感冒發燒,也有人會不愉快,為什麼呢?民間傳言經常感冒發燒,小病不斷的人容易長壽,反倒是常年不發燒不感冒甚至不生病的人,一旦生病,更容易得癌症之類的大病。這種民間說法靠譜嗎?有科學科學依據嗎?下面家有醫生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相關知識。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體為何會發燒?發燒也叫發熱,是一種症狀,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處於動態平衡,當人體受致熱源影響或體溫中樞功能出現障礙時,產熱隨之增加但散熱卻不能隨之增加,體溫因此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稱為發燒。
發燒本身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
體溫升高會影響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繁殖,除此之外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性會顯著增強,其中白細胞計數會相應增加,而吞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的活性會大大增強。
因此發燒可以看作是人體對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保護機制。
正常情況下如果體溫沒有超過38.5℃,醫生也不建議大家使用退燒藥,可以透過物理降溫以及飲水休息的方式緩解,但體溫過高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超過39℃的發燒會引起內環境紊亂,應及時退燒處理。
長期不發燒是怎麼回事?不妨問問身邊的人,數年不發燒甚至數10年不發燒的大有人在,這在某些程度上其實是身體素質好的表現,比如機體免疫力強,病原菌沒有可乘之機,或者病原菌在進入體內後還沒引起發熱就被消滅了,當然也可能是這些人注重養生、注重保養。
當然發不發燒和機體免疫力沒有密切關係,也不能完全反映人體的身體健康狀況,不發燒也不代表身體就完全健康,因為很多疾病也並不會引起發燒,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一些腫瘤等等。
長期不發燒真的容易患癌症嗎?這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而且也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癌症受多因素影響,大致分為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其中外源性因素包括生活習慣、環境汙染、職業因素等,而內源性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與發不發燒沒有任何關係。
但人們為何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呢?可能是一些長期不發燒的人自視身體狀況良好,從而而忽視了體檢,忽視了日常養生保健,當偶然體檢查出癌症時,往往無法接受,認為自己平時從來不感冒發燒,身體好得很,當他們無法接受事實時,容易強行將自己患病的原因歸咎於長期不發燒。
關於發燒的其他相關誤解:發燒時捂一捂能退燒?
雖然很多家長就是這麼做的,但這是一種後果非常嚴重的錯誤做法。發熱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散熱,而包裹在衣服、被子中只會讓散熱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的兒童,每年因為發熱捂汗而造成的悲劇屢見不鮮。
發燒時不推薦嘗試所謂的偏方
有一些老年人喜歡用一些所謂的偏方退燒,比如腳底敷薑片蒜片,蔥白煮水喝,甚至還有用銀手鐲煮水,珍珠粉泡水喝的奇葩方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也不建議嘗試。
家中孩子發燒時如何正確物理降溫?對於家中的孩子發燒,不建議採取酒精退燒,因為嬰幼兒面板稚嫩,粘膜血管豐富,酒精容易透過面板被吸收,要是大面積使用,易導致酒精中毒,而且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寒顫。
正確的做法是將室內的溫度調整至寶寶舒服的溫度,少穿一些衣服,被子薄一些,有助於散熱,也能讓寶寶更舒服些,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處於體溫上升期並出現寒戰怕冷時,多注意保暖。總之一個大原則,冷保暖,熱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