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ds,女,32歲
初診20210110:訴傷冷食後腹瀉兩天,現噁心嘔吐,嘔吐清水痰涎,怕冷,飯後頭暈,平躺則舒,巔頂痛,不知飢,未再腹瀉。手足冷,面白,體弱,舌淡嫩,邊有齒痕苔潤。脈弦。
診斷:嘔吐
處方:吳茱萸湯加減。
具體藥物如下:
人參6g 炙甘草3g 大棗9g
吳茱萸6g 生薑6g 藿香12g
姜夏12g 柴胡12g黃芩6g
紫蘇葉9g
顆粒中藥5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複診20210115:藥後噁心嘔吐、吐涎、巔頂痛消失;現納後脘脹,手足冷。舌暗紅,舌下紅,苔厚膩,脈弦。此肝寒已消,溼濁漸顯,轉投疏肝和胃,醒脾化溼,佐以消導善後。
方用小柴胡湯合藿樸夏苓湯加減。方藥如下:
北柴胡12g 黃芩6g 人參9g
炙甘草6g 法半夏9g 紫蘇葉9g
炒白朮9g 茯苓皮20g 建曲9g
連翹6g 焦山楂6g 廣藿香9g
顆粒中藥10劑,沖服,早晚各一次。
按語:患者不慎飲食,寒邪直侵胃腸,加之素來體弱,迅傳厥陰,故先瀉後嘔,寒遏肝經,陽氣不得升發,故怕冷,巔頂疼痛。出現“乾嘔,吐逆,吐涎沫”的吳茱萸湯證,故直投此方,合小柴胡湯以引邪外出。方證對應,故效如桴鼓,藥入病去;二診,厥陰寒退,脾胃之氣未復,以納後運化不及出現脘脹為主,加之溼邪漸生,辨為少陽夾溼,故以小柴胡湯合藿樸苓湯善後。
太湖中醫學堂:專注中醫傳承,發揚國粹,守護生命,傳承文明,太湖宏願,醫道永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