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導讀:北大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187期

#謠零零計劃#昨天的文章,分享了中醫對於帶下病的病因病機解讀,以及如何從脾虛溼盛辯證論治,還簡單說了下清代醫學家傅青主把帶下病從帶色分為五種證型的知識點。。

帶下病,古今中醫如何從瘀論治

東漢傑出醫學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論述到:”婦人經水閉不利,髒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

在這裡,白物指的就是白帶,幹血,就是瘀血的的另一種說法。

張仲景的這個說法,就明示了白帶的病機是瘀血所致。

清代醫學家王清任在他的醫學著作《醫林改錯》中所說的主治少腹積塊或疼痛的少腹逐瘀湯,也言明他治療白帶,這種白帶必然是瘀血造成的。

民國初年四川名中醫唐宗海在論治白帶疾病時,雖然有“專注於脾”而適宜於“和脾以利水”;但又指出,帶下是由於“帶脈之血傷損而成”。

當代大國醫朱良春治療婦女帶下證,則分為溼、虛、瘀,他在辯證分型時注重帶量、色、質、氣,並結合舌、脈、體型、體質、病程,分辨溼熱、寒溼;

脾虛腎虛或脾腎兩虛及熱毒瘀、氣滯瘀等證型。

認為溼熱、溼毒多為實證,久病或脾腎虛多為虛症。

中國學者黃纓在梳理湖北名中醫劉雲鵬辨證論治帶下病經驗時,認為帶下病要分清虛實,虛即脾陽虛,實又分溼熱下注和肝經溼熱兩型。

臨床上,儘管純虛和全實的不少見,但仍以虛實夾雜的為多。

也有醫者認為帶下病的病因有正虛邪盛兩個方面,但都含有瘀血病機在裡面。

辯證帶下病時有四點從瘀論證,即帶下久治不愈的要從瘀論治,有腰骶小腹墜脹疼痛難消或固定不移的要從瘀論治,有症積包塊的要從與論治,舌見紫暗或有瘀斑點的要從瘀論治。

總之,瘀也是帶下病的主要病機,古今中醫都有統一的認識。

明天的內容,我將分享古今中醫如何從經脈辯證論治,敬請期待。

本文參考(侵刪):2008年4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盧巧毅碩士論文《帶下病中醫證型分佈規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17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無痛性心梗,如何識別?應該怎樣幫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