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持續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經典的發作方式,是患者突然出現心前區的壓榨性疼痛、滿頭大汗、面色蒼白、手捂胸口,還沒來得及呼救,就痛苦地暈倒。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情形卻大相徑庭,因為,大約25%的發作,是無痛性心梗,缺少教科書和影視劇中描述的典型症狀,而這類心梗的病死率卻高達50%。因此,需要學會正確地識別和施救。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狀,主要表現是心前區、胸骨後疼痛,同時伴有胸悶;無痛性心梗,依照臨床觀察的總結資料,症狀種類繁多,其中,呼吸困難發生比例為31.8%;暈厥比例16.2%;胸部以上的異位疼痛比例13.1%;心臟驟停比例10.5%。此外,還會出現冷汗、突發虛弱、發熱等非特異性症狀。

從症狀觀察可以發現,無痛性心梗,最常見的特徵是呼吸困難,因此,美國心臟病協會的相關指南強調,可以將新近出現的、無法解釋原因的呼吸困難,等同於心絞痛。這類呼吸困難,可以表現為突然發生的憋氣、胸悶、咳嗽、不能平躺,背後的病因是心肌收縮力下降、順應性降低等導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肺水腫。

無痛性心梗,不是沒有疼痛,而是缺少典型的胸痛表現,但是,卻會因為放射痛,而表現為胸部以外的異位疼痛。這類疼痛的部位,多數位於咽喉、下顎、牙齒、耳朵等頭面部;或者是上腹部、左上肢;疼痛性質為壓迫樣或燒灼樣。異位疼痛的產生,是心臟神經分佈造成內臟痛覺直接激發體表感覺神經元,引起相應區域的疼痛感覺。

挪威學者,2016年曾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論文,探討了痛覺敏感性與無痛性心梗的相關機制。研究者找到4849名受試者,進行冷加壓測試。要求受試者將雙手浸入攝氏3度的冷水中,儘量保持較長時間,並且透過心電圖檢查,判斷是否存在心梗。結果發現,387人存在無痛性心梗;227人存在可識別心梗;女性無痛性心梗比例75%;男性無痛性心梗比例58%。而在冷加壓測試中,31%的受試者,在達到106秒的時間上限前,放棄了測試;那些無痛性心梗患,放棄測試的比例卻只有25%。因此說明,痛覺敏感性下降,是無痛性心梗的相關因素。

痛覺敏感性與無痛性心梗的關係,還有臨床觀察結果映證。比如,糖尿病患者由於存在周圍神經損害,導致痛覺傳導異常,約40%的心肌梗死沒有胸痛;此外,老年人由於體內具有鎮痛效果的內啡肽水平升高,痛閾及疼痛耐受力增強,發生無痛性心梗的比例也較高。研究發現,無痛性心梗的發生,還與心肌變性等造成的冠狀動脈變窄及多支冠脈病變、腦迴圈障礙等有關。心肌梗死發生的部位,也是相關因素,比如左冠狀動脈梗死多數疼痛明顯;後壁或右冠狀動脈梗死,更多表現為無痛性心梗。

心梗發生後,經過缺血再灌注,幾小時後血管可能再通。如果急性心梗前,多次發生不穩定的心絞痛,緩慢的心肌缺血可以促進心肌形成側支迴圈;再次發生冠狀動脈堵塞時,心肌梗死的面積,就不至於過大。但是,年輕人缺少這種適應保護作用,因此,如果發生無痛性心梗,會因為缺少相關資訊和意識,錯失搶救機會,後果更加危險。懷疑心梗發生後,應該做3件事,第1是停止活動,就地休息,不要搬動;第2是密切觀察,並且呼叫急救;第3是保持呼吸道暢通,如果昏迷,要將頭偏向1側。同時,有4件事不能做,第1是獨自就醫或硬扛;第2是擅自服藥,尤其是誤服硝酸甘油,加速血壓下降;第3是喝水,增加心臟負擔,導致誤吸或吸入性肺炎;第4是盲目進行心肺復甦,好心幫倒忙。切記。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謠零零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

9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醫療糾紛:腫瘤治療存在過度醫療,醫院返還不合理醫療費9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