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鍼灸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痺療效肯定,本病基本病機是經氣痺阻,經筋功能失調,涉及少陽、陽明經筋,取穴以區域性和遠端取穴相結合為主,也有耳穴、頭穴等。治療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針刺、艾灸、拔罐、三稜針刺血,又有現代發展的面板針、電針、穴位注射、TDP(神燈)、微波、高壓氧等。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采用鍼灸治療對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針刺能改善區域性神經代謝,提高神經興奮性,促進損傷神經再修復。據23個單位8895例的統計資料,用地倉、頰車、陽白、太陽、迎香、水溝、承漿、翳風、風池、合谷等穴進行鍼刺,總有效率為96%,治癒率為68%用鍼灸、鐳射針和穴位注射等法綜合治療1014例,治癒603例,顯效157例,好轉242例,總有效率為98.8%;以辨證選穴治療1008例,痊癒及顯效率佔61%,總有效率為96%。

何時針灸介入疾病的治療,目前臨床尚有爭論,有的學者認為:急性期(7~10天)如採用鍼灸治療可促進面神經的炎症水腫與變性,從而使患者預後不佳;但更多的醫者認為:鍼灸治療本病的最佳時期就在急性期,通過針刺可以有效控制面神經炎症發展,促進患者及早康復。有學者採用臨床隨機對照的研究設計方案,結果顯示:急性期Bell’s面癱採用鍼灸治療是有效的,或至少與藥物強的鬆治療相當。早期鍼灸治療更有助於完全性面癱患者面肌功能的恢復,但取穴要偏少,刺激量要小。

部分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可因癱瘓肌肉出現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甚則出現面肌疼攣,形成“倒錯”現象,為面神經麻痺後遺症,療效較差。周圍性面癱的預後與面神經的損傷程度密切相關,肌電圖可作為判斷面神經損傷程度的輔助檢查。一般而言,由無菌性炎症導致的面癱預後較好,而由病毒等感染所致的面癱(如亨特面癱)預後較差。如果3個月至半年內不能恢復,多留有後遺症。臨床注意與中樞性面癱相鑑別。治療期間面部應避免受寒,眼瞼閉合不全者可戴眼罩防護,或點眼藥水,以防感染。

周圍性面癱採用鍼灸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為受損的神經肌肉創造良好的再生和修復條件,並有效地預防併發症,減輕或消除後遺症的發生,故可作為首選方法,實該大力推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怎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