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生病是在提醒我們要看到心、看到情緒。
01
“病都是自己作的,
不作就不會病”
俗話說:50歲以前人找病,50歲以後病找人。
生命的開始就是衰老的啟動,養生抗衰老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長期的晝夜顛倒、飲食無節制、運動少,都會引發疾病,這都是對自己身體的摧殘,都是在“作病”。
現在大家就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強調“養心”,也許是很難做到,但至少是在腦子裡有這根弦,能時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02
“真正高明的醫生,
在你身體中”
郝萬山教授說:人渴了要找水喝,餓了要找飯吃,這都是人體的自調機能在發揮作用。這不僅是中醫的思想,也是現代醫學的觀點。
現代醫學之父,2500年前的希波克拉底說:“疾病的痊癒是要通過自身的自愈力,醫師只是在旁協助而已”。
所以說,真正高明的醫生不在醫院,而在你的身體之內;最珍貴的靈丹妙藥不在藥店,而在你的身體之中,就看你會不會利用。
03
“不生氣,就不生病”
情緒是人的本能,但在競爭激烈的生活環境下,人的精神壓力自然會增大,於是各種負面情緒會經常影響到人的健康。
郝萬山教授說:“你看好多人,到處都抱怨,看啥都不順眼。國家怎麼這個樣子,社會怎麼這個樣子,單位怎麼這個樣子。回到家就抱怨,家裡人怎麼這個樣子,抱怨就是一種負向情緒。”
郝萬山教授還說:“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只要我們把控好情緒這個關,我們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
04
“心要靜,身要動”
養心、靜心、修心、調控意識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養生常識,可惜不被大家重視,所以才會出現“治不好的胃病”、“伴隨一生的咽炎”。
心靜則身安,身安則體健,心安體健則百病少生。
動能生陽,陽氣旺盛而通達,則氣血流暢,肌肉豐滿,筋骨強健。
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寶。
上面的建議是郝萬山教授50年醫生經驗總結:情緒給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句句有道理。很多人還被疾病折磨,卻不知是被情緒影響。
05
“世上所有的病,
都是免疫系統打了敗仗”
我們一直低估了身體的智慧,人體裡有著一套精密的免疫系統。
這不僅是西醫所說的狹義的免疫能力,還包含自我診斷、人體資源管理、自我修復及再生。
當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的時候,最先攻擊到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這是導致出現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
以女性為例:生氣不消易得乳腺增生,長期鬱積易患乳腺癌,忽視女性身份會影響卵巢健康、例假紊亂,夫妻感情不合者婦科疾病糾纏。
研究表明,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情緒中,常見的包括:生氣、悲傷、恐懼、憂鬱、敵意、猜疑,以及季節性失控(如夏季頻發爭執和摩擦;冬季抑鬱患者會比平時多。)
當感到面板過敏、喉嚨不適、胃痛胃潰瘍、失眠多夢、經常性頭痛等症狀,我們常常會想:是不是身體出現什麼問題了?
其實很多時候,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才是幕後黑手。
06
“生病不能只治病,
還得找到病症所在”
當我們腸胃不適,只是大把吞下胃藥,卻逃避壓力和緊張的根源;當我們面板上的各種紅疹,猶如一座座小火山的爆發,但卻沒有發出:“我很生氣,請看看我的憤怒的心聲。”
很多疾病都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引起的,即使好了一點,我們的情緒再上來的時候,健康又沒了。
我們常說“氣死我了”、“壓力好大”、“心有不甘”,這正是情緒在作祟。
生氣讓人感覺失控,身體自動釋放出大量有害呼吸系統的因子;焦慮讓人的體進入到空鐵壺乾燒的狀態,一點點消磨掉人的心力;壓力讓人沮喪,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捂住了
人的鼻子,看得見五指透過灰色的天空,又摸不到。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而生病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地去處理,並相信身體的能力。
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醫生都起不到治療的作用。我們需要喚醒身體內在的自愈力,讓康復自動發生。
疾病只是一種現象,一定不要恐懼這些現象,我們可以透過現象去找背後的本質。疾病是上天另一種形式的愛,它提醒我們從錯誤中醒來。
世上沒有既安逸又精彩的人生,美好前程都是血汗打下來的,想要為自己的夢想負責,為家人負責,我們就必須管理好情緒,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祝願所有人都擁有積極的心態和美樂愛覺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與身體越來越好,讓健康變成看得見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