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對比就要無奈地結束了,因為小米手環錶帶已經快斷掉了:

幾天前看到裂開,還以為能多撐一陣子的。現在這一個已經不能再用了,晨跑資料又恢復到獨有一份的樣子,結束對比,寫個總結。

之前日常晨跑完了臨時寫對比,幾乎都是比較兩者記錄的資料:配速,心率,步頻,消耗卡路里等。對裝置本身談得少,今天就多補述些這方面的資訊。

首先明確下我這兩個裝置各自的具體型號:

華為手錶是:GT-F78;小米手環是3的。如下圖:

再者這兩個都不是它們各自的新款,甚至都算得上老款了,使用有兩年左右了。也並不是為了對比才買兩個的,只是恰好有這兩個。小米手環先帶的,但跑步先用的是華為手錶。跑了幾個月後,想看看資料準不準,要有個對比的做參考,於是想起家裡閒置的小米手環,就又開始帶它。

裝置外觀

先說最直觀的:外形,樣式。

先用華為手錶做晨跑記錄的,又主要是用來做跑步資料對比,就先看這個吧:

華為手錶的錶盤還是蠻漂亮的,跑步開啟記錄後可以直接在手錶上看資料,能夠上下滑動切換看單項的詳情。上圖是開啟後,未跑步狀態的拍照。

華為手錶當然還有一些其它運動記錄功能,比如游泳、騎行、越野、鐵人三項等。我只用來做跑步的資料記錄,還沒用過其它項功能,因此對其它的這裡就不展開談了。

華為手錶,物件樣式、通常佩戴使用方法和傳統手錶還是基本一致的,像個機械物件,給人的感覺它仍是個手錶。

小米手環,已經不是個手錶了,雖然有計時功能-但已是次要的附屬功能。它的樣式、日常佩戴使用方式,更像手鐲、腕帶一類休閒飾品。

小米手環整體小巧、簡單多了,像個電子器件,不再是個手錶。

因為小,操作的地方就十分侷促了,顯示資訊的面板也很有限,無法充分展示資訊,功能也不多,只有幾個常規的輔助記錄運動資訊的專案,詳細資訊只能待資料同步到手機上App裡才能檢視。

配套的運動App

小米手環,可能是裝置受限制所以App軟體功能上的實現就多花了功夫,又或可能是小米公司原本是網際網路公司,更專於軟體開發,因此在App的設計樣式、功能細節豐富度上比華為運動App好些。

不過有一點,小米運動App很讓我反感的,裡面廣告不斷,每次開啟廣告圖片都會佔不少介面空間,偶爾還來個首螢幕強彈... 這點上華為運動App用著舒服多了:好像沒遇到過幾回廣告,彈窗廣告更是沒見過。就這一點,使我偏向多用華為App。

網路和資料流量

兩個裝置都支援藍芽連線手機,方便和手機上的App配合使用。

這裡又有個差異大的點,華為手錶運動的資料應該比小米手環的大非常多。我的兩個App使用網路流量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這是我手機裡上個月的App流量記錄排行,華為運動App居首,相比之下小米運動App有“名落孫山”感!即使考慮進我用華為手錶的時間比小米手環多一倍的因素,這個差距仍然巨大!要不是我流量足夠,就會產生額外費用了... 這一點對移動流量不多的朋友,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需要儘量在wifi環境下和雲端同步資料。

華為手錶記錄的資料,可以在手錶裡儲存最近幾回的,這些也可以在手錶上檢視。應該是透過藍芽傳到手機,手機又會把資料上傳雲端-如果你開啟了允許。不開啟的話會傳哪些?這些我個人無法確定的...

使用質量體驗和壽命

我是先有小米手環的-好像18年的時候,剛拿到時侯熱心地帶了幾個月吧,那時沒有出去跑步,就看看睡眠、心率,新鮮感過了就取下放家裡吃灰了。帶著的幾個月裡沒有遇到質量問題。

大概19年年底的時候,老婆送了華為手錶給我,開始只是當個手錶帶,沒有用其它運動功能,甚至它的App都是很過了陣子才裝上“研究”使用。有幾回吐槽華為手錶“華而不實“,老婆大人聽了就說要收回-拿閒魚上去賣了。我就不再吐槽了,默默地當“裝帥”的手錶繼續用。幸而去年十一開始戶外跑步,終於把華為手錶實用起來了!

華為手錶先發現軟體功能上有些瑕疵的,比如:留心的話,看手錶的第一瞬間它的時間等資訊會是上回熄屏時的樣子,開屏時會快速切換成當前的,但是過程還是蠻明顯的。一般人會覺得沒什麼問題吧,但是對於有強迫症的技術人,會認為那是個讓人癢癢難受的bug。改不了它,只好每次看錶是不急,緩一個節拍,“眼不見為淨”嘛

華為手錶使用中還遇到幾回另一個問題:沒帶著就放那,然而它就是有記錄心率... 詭異的是有時還不低,遇到過記錄成130左右的...

小米手環閒置放家吃灰期間,一陣子女兒拿去帶著好玩,不知道怎麼的錶帶上固定卡扣的環斷了。那時我女兒才5、6歲,手指的力量拽斷的?還是手環的質量太次了?當時心裡對小米產品有過懷疑。為了繼續給女兒當玩具一樣的帶著,自己動手做了個卡環-找個軟管剪一小段,卡進錶帶正好,就這樣用到現在,直到最近錶帶斷裂,只餘“藕斷絲連”的一絲了...

錶帶上的卡環問題,不是小米手環獨遇的,華為手錶出現同樣的結果:某次帶手錶時卡環斷開脫落,毫無徵兆。於是我又在家裡找東西“維修”錶帶,這回沒找到有這麼粗大的軟管,找到個更好的替代物:幾年前給女兒買的兒童手錶,上面的卡環正好和華為手錶的一般大小,取下裝到華為手錶上正合適,唯一“瑕疵”是顏色不一。就這樣,帶著手錶又快一年,沒有遇到新的物理問題。

小米手環可能是年久了些,呆在手上的感覺,和剛開始比錶帶明顯的生硬多了,每次拆下來充電也費勁多了。這方面華為手錶的變化也有,但是明顯要小很多。

我面板對長期帶手錶、手環的反應,差別也很大。最初帶小米手環,開始時有面板不適感,但也就止於有時微氧的感覺。然而對華為手錶的反應確實異常“強烈”,有陣子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面板過敏:手腕上紅腫、破皮、結痂... ,直到現在手上都還有傷痕。中間有幾回差點決定取下不再帶手錶的!不過總算渡過了帶手錶疼痛期,現在已經日常無感了。

晨跑與帶裝置的意義

去年年底戶外晨跑開始後,自己才有意識地去使用、關注兩個裝置的功能,探究記錄資料的準確性,也做了一陣子晨跑結束後的即興對比。到現在,由於小米手環錶帶斷裂,又回到一個裝置做記錄了。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晨跑本身,而且即使沒有物理裝置,它們的軟體App還是可以使用的,也能看到一些資料。作為業餘跑步愛好者,興趣第一,強身健體,自娛自樂,足以!

#晨跑感悟#

#華為手錶watchGt2#

#小米手環#

18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心梗、腦梗又到高發季!快速救命辦法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