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歷史,就是和疾病做鬥爭的歷史。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國家就不斷有瘟疫流行。歷代發生疫災的次數為:周代1次,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隨著社會和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也在不斷的延長,也就是人類最終還是戰勝了瘟疫的。
那麼,我們的古人,遇到瘟疫的時候怎麼辦呢。大家不是熟悉安宮牛黃丸嗎,安宮牛黃丸原先就是用來治療瘟疫的。出自清代名醫吳鞠通《溫病條辨》,他所推薦的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現在仍然在臨床使用,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
下面十點,可以說是總結了古代人們抗擊瘟疫的寶貴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
1.醫者首當其衝,抗疫名醫輩出
歷史上大疫流行時期,也是名醫輩出的年代。如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其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不但書中的方藥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治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神醫華佗不但擅長外科,還有很多關於他治療各種傳染性寄生蟲病的記載。華佗發現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的療法,後來民間流傳“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現代研究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artemisinin),成為一個治療瘧疾的新藥。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晚清的吳瑭(吳鞠通)等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重大貢獻。吳瑭推薦的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現在仍然在臨床使用,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
2.接種減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國醫學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間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由於這種感染源的“毒力”較新鮮的病毒弱,接種的人一般只產生輕度的天花,被接種人的體內會對天花產生免疫防禦性反應,獲得對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從而預防重症天花的發生。
3.帝王承擔責任,官方免費抗疫
古代的許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時,曾發出詔書誠坦執政失誤,承擔責任,以安撫眾官吏和平民百姓,並下令各級政府共同抗疫。官方組織的抗疫活動,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漢代的文帝,元帝和成帝,東漢的恆帝等都下過有關瘟疫的自責詔書。漢代帝王還曾下令官員減少吃喝玩樂,削減馬匹坐騎,用於救援染瘟疫的災民。 4.設立隔離病坊,阻止疾病傳播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一些瘟疫病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公元242年,晉代名醫葛洪在《肘後備急方》談到天花病時記載:“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清楚表明天花是在戰爭中由俘虜帶到中國,因此天花在古代中國稱為“虜瘡”。由於其傳染性,天花隨後在中國逐漸流行。
5.建立防疫管理,設立邊境檢疫 控制瘟疫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建立完善的國家防疫管理系統,並建立邊境檢疫制度以控制國際間的傳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診式》竹簡中記載了在戰國時期就有逐級報告傳染病和對可疑病例調查的制度。宋太祖時規定,所有被派往到邊塞的將官,都要帶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元朝設立了民間的醫戶制度,醫戶是政府許可能從事醫療活動的民戶,戶籍由太醫院管理,一旦發生瘟疫,醫戶要參加治療。
6.注意飲食衛生,保持個人清潔 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良會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實踐中得來的經驗。秦漢時期的《漢律》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還有記載用佩蘭等草藥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提倡注意飲食的衛生,不食用變質的菜飯。古人還注意到鼠類和不良食品可以傳染疾病,提出“鼠涉飯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魚等勸告。
7.改善環境條件,藥物預防消毒 通過環境衛生的改善以減少瘟疫的傳播很早就受到了人們相當的重視。秦漢時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飲水池的記載,還認識到患病的動物和牲畜可以傳染疾病,切不可讓其汙染水源。秦國時規定不可隨便放置垃圾,“棄灰於道著”要被處以罰款。當時城市內設有下水通道,管道多為陶製,逐節相連,可以排洩汙水。這種裝置已經接近現代的下水道系統。漢代時已有專門裝糞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廁所。當時城市裡還設有公共廁所,稱為“都廁”,供大家方便。唐宋時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種樹以綠化環境,並設有嚴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損”。 8.普及醫學知識,加強教育書刊 普及疾病知識加強醫學教育是預防瘟疫的重要環節,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視。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很多預防疾病的常識和方法。唐朝的太醫院相當於國立醫院,設有醫學、鍼灸、按摩等學科,另外還有地方的醫學教育機構培養醫生和防疫人員。當時還把瘟疫的預防知識和簡單的藥方刻錄在石板上,放置於病坊、村坊和路邊,以示民眾,供緊急情況時使用。南宋時期中國創辦了最早的官立醫科學校,培養各科醫生。各朝代都對以前的醫學藥學書籍進行過整理和研究。
9.官方免稅減租,疫區施財賑災 瘟疫的流行不但影響民眾的健康和生存,還會對社會、經濟和生產帶來巨大損失。所以,抗擊瘟疫決不僅僅是單純的防治疾病。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實行過在大疫之年免稅減租,減輕民眾負擔,重振生產和經濟發展。公元前67年,漢宣帝在瘟疫後下詔“其令君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後來還有官方規定收成不到正常十分之四的家庭,政府予以補貼,中央政府通過地方政府將賑災糧款發到災民手中。 10 妥善安葬亡者,救濟撫養遺孤 歷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會奪去無數人的生命,致使妻離子家破人亡,出現“萬戶蕭條鬼唱歌”的悲慘狀況。由於瘟疫的傳染性,未經妥善安置的屍體將進一步傳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環境。西漢時期,平帝曾下詔,按每家死於瘟疫的人數賜與不等的安葬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