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妊娠性嘔吐

1.妊娠性嘔吐

約半數的妊娠期婦女停經六週後出現畏寒、食慾不振、胃納減退、噁心嘔吐等。大部分婦女只限於晨間起床後空腹狀態及飯後發生嘔吐,但也有部分婦女嘔吐反覆發作,進食即吐,甚至不能進食,導致體液平衡及新陳代謝紊亂,嚴重影響營養素的攝入,這種情況稱妊娠性嘔吐。孕早期是胎兒器官形成和分化期,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導致胎兒營養缺乏而發生胎兒畸形,如心臟畸形、無腦兒及脊柱裂等。妊娠性嘔吐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妊娠引起的內分泌失調以及自主神經失調有關,如平日就有情緒不穩定及胃部疾病的患者,容易發生嘔吐且情況嚴重。

2.減輕妊娠性嘔吐的營養和膳食措施

應鼓勵孕婦積極預防和治療妊娠性嘔吐,以保證營養素的攝入。以下是針對妊娠性嘔吐提出的營養和膳食措施:①膳食應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膩食物、甜品,少食多餐;②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等鹼性食物;③早晨可進食乾性食品如饅頭、麵包幹、餅乾、雞蛋等;④適當補充維生素B、B2、B6、C等以減輕嘔吐症狀;⑤忌食不消化的煎炸食品、酒類和刺激性的辛辣食物:⑥嘔吐嚴重不能進食或飲水者,應及時前往醫院治療;⑦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試食一些食療方,如生薑紅糖茶、薑汁米湯、山藥飲等,以減輕嘔吐症狀。

(二)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又稱妊高徵,通常發生在妊娠24周後,孕末期最常見。好發於年輕初產婦及高齡初產婦、體型肥胖者、雙胎以及有妊高徵家族史者,發病率約10%。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浮腫,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是母嬰死亡。迄今為止,妊高徵仍然是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1.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妊娠期併發妊高徵的產婦,死亡率高,是圍產期死亡的首要因素。妊高徵的孕婦發生胎盤早剝的機率約為正常孕婦的10倍。胎盤早剝可引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產後出血率明顯高於正常孕婦,導致產婦大出血和休克,也可發展至腎衰竭,導致死亡。此外,妊高徵孕婦還可併發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伴心力衰竭,這是產婦死亡的常見原因。

妊娠高血壓使胎兒的死亡率增加。妊高徵影響胎兒的程度主要取決於胎盤病變及功能異常的程度。重度妊高徵對胎兒的影響主要是以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及死亡、新生兒窒息等為主。據統計,妊高徵圍產兒的死亡率為13%~30%,因此,積極防治妊高徵是保證母嬰平安的必要措施,膳食防治妊高症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2.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營養和膳食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與營養密切相關。膳食調查發現,妊高徵患者的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正常孕婦相似,但是總脂肪及飽和脂肪酸攝入量較正常孕婦多,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B,的攝入量較少,妊高徵與鈣的攝入量呈負相關。此外,妊高徵患者血鋅水平低,且存在低蛋白血癥,這可能與尿中蛋白質排除量有關。調整患者的膳食結構是營養防治的重點,需要以下幾方面的調整:

(1)控制總能量的攝入:孕期要適當控制食物的量,不是“能吃就好”地無節制飲食,應以妊娠期正常體重增加為標準調整進食。

(2)減少脂肪攝入量:脂肪應占總能量比例的30%,且飽和脂肪酸少,相應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減少高脂肪含量的肉類,如肥肉、燒臘肉及動物皮的攝入。

(3)減少鹽的攝入:因鈉鹽攝入過多可致水鈉瀦留而使血壓升高。一般建議患者每天的食鹽攝入量少於5g,少用醬油,少吃用鹽醃漬食品,嚴重者避免食用含鈉高的食品,如掛麵、菠菜、幹棗、豆腐乾、紫菜等。

(4)增加優質蛋白:因患者尿中排出大量蛋白質導致血清蛋白偏低,從而影響胎兒發育,故應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

(三)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發生或發現的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GDM)。有專家定義為孕期對糖的不耐受性。孕期母體由於性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分泌增加,拮抗胰島素並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為維持糖代謝的正常,孕婦必須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如孕婦胰島素的分泌不能相應增加,就可能出現糖尿病症狀或糖耐量異常。

1.妊娠糖尿病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子影響的程度與糖尿病病情程度及血糖控制等因素密切相關。患糖尿病的孕婦自然流產率會增加15%~30%,高血壓綜合徵的發生率也會上升。此外,孕婦的抵抗力下降,易合併細菌或真菌性的泌尿系感染,引起腎盂腎炎,嚴重的引起感染性休克,而糖尿病一旦併發感染易導致胰島素抵抗,迅速引起酮症酸中毒。妊娠糖尿病患者易發生手術產傷及自然產傷;發生酮症酸中毒時對母體和胎兒產生嚴重的影響,可引起死胎、早產率增加,如血糖控制不理想可發生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產兒易發生宮內缺氧而致死亡率增加,併發酮症酸中毒時死亡率達到30%~90%。而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畸形胎兒的發生率增加至6%~15%。人體胚胎發生畸形危險最大的時期是受孕7周前,此期母體高血糖症危害最大。妊娠合併糖尿病可伴有胎兒生長加速或延緩,母體血糖控制和血管病變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以孕中、期後的影響最為明顯,巨大胎兒的發生率為15%~50%,佔妊娠糖尿病的25%。嚴重糖尿病伴有微血管病變,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出現低體重。此外,妊娠合併糖尿病還可導致新生兒合併症增加,死亡率增高。

2.妊娠期糖尿病的營養和膳食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礎,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推薦,患妊娠糖尿病的超重、肥胖婦女,應降低能量攝入、自我檢測血糖和尿酮,並適當增加運動。但過分能量限制可加速脂肪分解,發生酮症酸中毒,從而對胎兒的神經發育產生影響。以下是針對妊娠糖尿病提出的營養防治原則:

(1)調整能量攝入至合理需要量:妊娠糖尿病患者雖然血糖高,但是糖的利用率低,機體需要較多的能量以滿足母體及胎兒的需要。能量的需要量按照標準體重計算,一般每公斤標準體重每天供給30~40kcal,另外加上不同的孕期胎兒生長髮育所需的能量。孕早期一般不需增加能量,妊娠中、晚期則每天增加200kcal的能量,肥胖孕婦不應過分控制飲食,體重不足的孕婦可相應攝人較高的能量,但需保持必要的體重增長,還需根據血糖的情況隨時調整膳食的能量。

(2)飲食均衡,使三大產能營養素的比例適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佔總能量的50%~60%,即每日200~300g;增加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5%~20%,每日80~100g減少脂肪的攝人,佔總能量的25%~30%,每日50~70g。

(3)限制單、雙糖的攝入量,選擇血糖生成指數(GD)較低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素攝入量: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食物的GI值,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蕎麥、黑米、黑麥、大麥、全麥及其製品及櫻桃、李子、桃、柚、蘋果等都是含可溶性膳食纖維較高的食物,而精大米、糯米、精白麵製品、柑、獼猴桃、葡萄、菠蘿和香瓜等GI值相對較高,尤其是糯米飯、去筋的白小麥麵包、白小麥饅頭、大米粥、熟香蕉、西瓜等GI值很高,對控制血糖不利。此外,根莖類食物如土豆的GI值較高,要小心選用。所以,妊娠糖尿病孕婦應多選用粗雜糧食為主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適量的水果。

(5)供給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B1、B2,和煙酸對糖代謝有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中的鋅、鉻、鎂是體內多種酶的組成部分,鋅參與蛋白質的合成,鉻是胰島素因子,能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糖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動物性食物中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特別是牡蠣等海產品含鋅高,蛋黃、啤酒、酵母中含鉻豐富。

(四)營養性貧血

妊娠期母體的生理變化之一是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增加,由於血紅蛋白的增加遠低於血容量的增加,出現血紅蛋白的相對性稀釋,發生生理性貧血。因此,孕期貧血的判斷標準是血紅蛋白<110g/L。此外,孕婦對鐵的需要因血紅蛋白合成以及孕期為嬰兒儲備鐵的需要而大大增加。儘管孕期機體透過調節增加對鐵的吸收,但孕婦仍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危人群,這是因為鐵的吸收還受食物中鐵的化學形式以及膳食中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

1.營養性貧血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輕度貧血對懷孕、分娩沒有很大影響,但嚴重貧血則會使體質虛弱而引起臨產時子宮收縮無力、滯產。如貧血較重,即使生產過程中失血並不多,也易引起虛脫甚至休克。若伴有貧血性心臟病,則在增加腹壓時,可激發心力衰竭。由於母體貧血,對胎兒及胎盤供氧不足,常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而且貧血孕婦的胎兒也容易發生早產或死產,所以應該重視貧血的早期預防和發生貧血後的營養治療和糾正。

2.孕期缺鐵性貧血的營養和膳食

預防和糾正缺鐵性貧血是可能的,只要孕婦能重新調整和改善不合理的膳食結構,即可有效地預防和糾正貧血,措施如下:

(1)增加膳食鐵特別是血紅素鐵的攝入量: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如瘦肉類、動物內臟如肝臟以及動物血等。因此,增加畜禽魚肉、肝臟、動物血等的攝入可以增加血紅素鐵的攝入,血紅素鐵不受植物性食物中草酸、植酸等的影響,吸收率較高。此外,動物性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和核黃素也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品,如牛奶、蛋類並不是鐵的良好來源。

(2)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維生素C與鐵形成鰲合物,促進鐵的溶解,利於鐵的吸收,所以孕婦要注意多進食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菜心、西蘭花、青椒、西紅柿、橙子、草莓、獼猴桃、鮮棗等。

(3)增加維生素B12和葉酸的攝入:維生素B12和葉酸是合成血紅蛋白必需的物質,攝入量充足可保證紅細胞的正常生長。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肝臟、肉類、海產品等動物性食物中。而葉酸則廣泛存在於各種食品中,以肝臟、酵母、蛋類、豆類及綠葉蔬菜中含量豐富。

(4)保證每天攝入適宜數量的動物性食物:肉類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以合成血紅蛋白;肉類中還存在“肉類因子”,能促進鐵的吸收。魚、禽、瘦肉等的攝入量每天宜200~300g,每週可適量進食1~2次的豬肝(每次50g)或動物血(每次100g)。

(五)骨質軟化症

維生素D及鈣、磷缺乏會引起手足抽搐和痙攣等症狀,嚴重缺乏可推遲鈣、磷在骨骼中的儲存,導致骨質軟化。骨質軟化症是一種全身性病變,骨盆變形狹窄尤為顯著,常引起難產,影響母子健康。骨質軟化症多發生於經產婦,可有腰腿痠痛或手足麻木及抽搐,嚴重者行走不便,終日臥床,必要時可作X線攝片以確診。目前,孕婦發生骨軟化症者不常見,但仍需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骨質軟化症對母體和胎兒的影響

孕期的骨質軟化症會影響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使得胎兒畸形發病率上升,同時,嬰兒維生素D缺乏病發病率也會增加。另方面,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的需要不得不動用母體骨鈣,致使母體骨質鈣不足,對於孕婦來說,其骨頭的縱向生長已經停止,骨中礦物質的缺乏不至於導致骨畸形,但是會引起骨折,特別是那些承受體重的骨骼,如:骨盆、尾骨和足部的骨。有些患者可能不出現骨折,但會出現腰痛,甚至脊柱、骨盆變形,造成難產。

2.孕期骨質軟化症的營養和膳食

鈣和維生素D缺乏是引起骨質軟化症的主要原因,積極預防骨軟化症非常重要,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鈣的攝入量:為了使胎兒的骨骼和牙齒正常的發育,孕期需增加鈣攝入以保證母親骨骼的鈣不至於被耗竭,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的鈣攝入量:孕中期1000mg,孕末期1500mg.富含鈣質的食物有奶及奶製品、小蝦皮,其次是海帶、豆及豆製品等。

(2)補充維生素D:孕期維生素D缺乏較少見,主要發生在北方日照不足的地區,而且常常伴有鈣的攝入不足。此外,患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如胃切除術、腸道吸收不良綜合徵、小腸切除術等,其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不會很高,因為這些疾病會降低食物中維生素D的吸收。但過量攝入維生素D可引起中毒,故孕期補充維生素D亦需慎重。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孕婦每天膳食維生素D攝入量為10ug。

(3) 適量磷的攝入:孕婦體內磷缺乏也會導致軟骨病。-般情況下,磷缺乏不是很常見,但是某些疾病會降低體內磷的含量。如影響病人腎臟快速儲存磷功能的疾病和影響磷在腎小管重吸收的疾病。此外,那些腎小管酸分泌存在缺陷的患者以及治療過程中某些藥物(大劑量干擾磷的吸收和骨骼礦物質化過程的藥物,如含氫氧化鋁抗酸劑的藥物)的使用也會引起磷缺乏,這些人群應注意磷的補充。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脖子粗的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會增加?醫生說:這些指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