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通變柴胡湯之用

作者/李紹南

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自擬通變柴胡湯,用治外感熱性病,每有桴鼓之效。

方藥組成:大柴胡21~30克,黃芩9~12克,草果仁1.5克,半夏9克,陳皮9克,枳殼9克,川樸9克,甘草9克,生薑9克。

本方大柴胡解少陽之表,黃芩清少陽之裡,為本方的主藥。草果仁香闢穢,宣透伏邪;陳皮、半夏、枳殼、生薑和胃降逆,化痰止嘔;川樸除溼消脹,化痰下氣;甘草調和諸藥。總之本方是一個和解少陽、除溼闢穢而退熱的方劑。

加減法:

身痛無汗加桂枝9克或豆豉9克;

頭痛加羌活9克;

寒熱汗多加杭芍10克、桂枝9克、大棗3枚;

咳嗽加杏仁9克、枇杷葉12克;

食慾不振加三仙各9克;

嘔吐加竹茹9克;

咽喉疼痛者加桔梗9克、牛蒡子9克、板藍根12克;

晝輕夜重加鱉甲9克、首烏9克、黨蔘9克。

適應證:

①寒熱往來,全身酸楚,倦怠無力,胸脅苦滿,食少噁心。口渴,不思飲食,脈弦數。舌苔薄白或垢膩,晨輕暮重,病程纏綿不愈。

②瘧疾愈後仍夜出虛汗,午後畏冷,食慾欠佳,動則自汗,倦息尤力。外感熱性疾病,體溫已退至正常,但較長時間內有納呆,食慾不振、腹滿悶脹,午後背出冷氣,微感身倦無力,舌脈如常。

臨床上治療外感熱性病的方劑較為多見,但對邪入膜原,溼熱內阻或少陽未盡者。運用通變柴胡湯能達到理想之效。

此方依據張仲景柴胡湯及吳又可達原飲化裁而來。

曾治療一例低熱1年餘患者,經各種檢查未找出發熱的原因,運用此方加鱉甲、首烏、黨蔘、銀柴胡、地骨皮,共用10餘劑而獲愈。

關於大柴胡的用量,在寒熱往來明顯、熱度較高的情況下可用30克。有時可用到45~60克;寒熱往來較輕,熱度不高,只有明顯倦怠無力、口苦脘悶不暢、食慾不振的情況,可用21~24克;人有“柴胡半斤少陽平”語,信不誣也。

— THE END —

1、文源:《黃河醫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紹南,轉自中醫書友會 編校/白嘯林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常見病鍼灸治療歌訣彙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