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最近,被重度宮頸糜爛、宮頸囊腫困擾的孫媽媽怎麼也沒想到,一次看似平靜的婦科定期複診,能給自己帶來這麼大的驚嚇......

今年46歲的孫媽媽,10月份被查出有重度宮頸糜爛兼帶宮頸囊腫,在做了宮頸切片排除HPV之後,開始了三個月的用藥之旅,1月底,孫媽媽懷著忐忑的心情去做了複查,結果讓孫媽媽差點當場哭出來:“宮頸糜爛是減輕了,為啥醫生又要安排我去做癌抗原檢查?我這是得了癌症了嗎?”

帶著一肚子的驚嚇和疑問,孫媽媽在醫院的安排下進行了抽血化驗,戰戰兢兢地拿到了自己的化驗單,其他都正常,這個癌類抗原125【CA125】有點偏高怎麼辦?難道真的有患癌症的風險嗎......

其實每年像孫媽媽這樣去做婦科檢查,並有過相似心路歷程的中年女性不在少數,也許就是你我的媽媽,光心理上的緊張就已經徹夜難眠了,還要被這些看著就很陌生的專業名稱嚇破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常見的婦科檢查的誤會,它們真的沒那麼可怕。

1.CA125輕微升高就是要得癌了嗎?

實際上,卵巢癌患者中半數以上會有CA125(腫瘤抗原125)升高,但這是一個波動性和受影響特別大的指標,不僅會隨月經週期而波動,而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盆腔炎、炎症等,都會引起它的升高,且不同年齡、不同疾病史的女性的數值都會有所差異,別一下就被它給唬住了!

2.卵巢囊腫就得動刀子嗎?

其實每年像孫媽媽這樣得“卵巢囊腫”的人不在少數。這個忽然冒出來的傢伙兒確實也嚇到了不少人,但是呢,在體檢發現的單純囊腫中,有很多都是受你的生理水平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囊腫會隨著時間此消彼長,有的甚至能自行消退。如果是第一次發現而且沒有特殊提示的囊腫,可以在觀察3個月後進行復查。

3. 宮頸糜爛會得癌?

雖然經過了N年的闢謠,但一提到宮頸糜爛,人們總會把它和HPV聯想起來,宮頸糜爛只是宮頸受到激素作用的一種生理狀態,學名叫做“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而HPV高危陽性也沒那麼可怕,它並不代表已經“得癌”,或正在了“得癌”的路上。是否患癌症還需要根據以前的檢查結果+細胞學篩查的結果(即TCT或LCT),才能做進一步判斷。

說完這些是不是覺得豁然開朗了?但身邊其實還有很多像孫媽媽的例子:對婦科體檢相關知識的空白,得到身體發出訊號了才去做檢查,拿到報告單更是一臉懵。中老年女性的婦科檢查真的太有必要了,這些檢查是時候替你們的媽媽收藏起來了。

婦科內診+雙附件觸診

婦科內診是很常見的婦科檢查,它可以幫助確認外陰是否有異常白斑、陰道內和宮頸口是否有不明贅生物,搭配雙附件觸診,確認附件部位是否有鼓包和疼痛部位。

B超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

B超是婦科檢查最常用的手段。可以測量子宮的大小、內膜厚度,觀察宮腔內有無不均勻回聲或者贅生物,以此來判定絕經後陰道不規則出血,是否有患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但B超也不是萬能的,有些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則需要CA125(糖類抗原)一起。CA125是上皮性卵巢腫瘤患者血清中最常見的腫瘤標誌物,它的敏感性較高,但是特異性較差,也需要搭配其他檢查一起來看。

TCT+HPV篩查

TCT的全稱是Thinprep Cytologic Test,中文是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可以排查宮頸細胞是否有癌變。而HPV篩查就是大名鼎鼎的人乳頭瘤病毒的篩查,這兩個檢查可以說是篩查宮頸癌的「絕代雙驕」。

宮頸癌是中老年女性十分高發的疾病,TCT和HPV篩查尤為重要,一般建議每年查一次。

尤其是當媽媽們在絕經後出現不規則出血、同房後接觸性出血,或者出現了氣味異常的水樣白帶或帶血分泌物,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了。

生活水平、教育經歷的差異,會讓媽媽們比你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多一分惶恐和不安,媽媽操勞一生,此時,需要我們用科學的醫療知識和及時且全方位的檢查、治療來守護他們。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成為現實。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面板科醫生怎麼看待飲食與痤瘡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