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專家簡介:張國新,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江蘇省“衛生領軍人才”,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常務。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分會候任主委、江蘇省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分會“幽門螺桿菌與微生態”學組組長。

1、什麼是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它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等專用器械,將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主要應用於消化道的早期黏膜癌變及黏膜下良性腫瘤的切除,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

2、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首先要進行常規內鏡檢查,確定病變大小和深度,標記出需要切除的病灶範圍。隨後於病灶邊緣標記點外側行多點黏膜下注射,將需要切除的部分與肌層分離。沿標記好的邊緣切開病變周圍黏膜,儘量完整的將病灶剝離,取出標本後送病理檢查。病變剝離後,對創面上所有可見血管行止血處理,必要時用金屬夾夾閉。

3、哪些人需要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主要應用於消化道早期癌症及黏膜下良性腫瘤,包括食管、胃、結直腸等。主要適應證包括:直徑大於2 cm的胃腸道寬基息肉和無蒂息肉;消化道早期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尤其對於早期胃癌,是目前首選治療方法;黏膜下腫瘤,對於來源於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和固有肌層的腫瘤,透過ESD治療可以完整剝離病變。此外,對於年老體弱,有外科手術禁忌症或無淋巴結轉移的黏膜下層淺層浸潤癌可視為相對適應證。

4、與其它手術相比有什麼優勢?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能夠完整保留消化道結構的優點,同時由於手術操作時間短,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手術費用,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而且患者可接受多個部位多次治療,手術效果與傳統手術無差別。

5、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禁忌症是什麼?

對於有以下情況的患者不適合選擇ESD治療:1、病變基底部的黏膜下層與肌層間有粘連,腫瘤可能已浸潤至肌層組織。2.正在服用抗凝藥的患者,或存在血小板低和凝血功能障礙者,在停藥或凝血功能沒有得到糾正前,嚴禁ESD治療。3. 有嚴重心肺疾病,無法耐受麻醉的患者。4、存在內鏡檢查禁忌的患者。

6、ESD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

出血是ESD最常見的併發症,可能發生在操作中,也可能是術後遲發性出血。患者可以表現為術後嘔血、便血,血紅蛋白下降。穿孔大多在進行黏膜下剝離時發生,可合併縱隔氣腫、腹膜炎等,如及時閉合穿孔,則可避免。部分患者術後可能會出現管腔狹窄,主要發生在食管。此外還可能有感染、吸入性肺炎等。

7、ESD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患者術後24小時內要臥床休息,儘量減少活動,床上大小便,可翻身,但不宜過早下床。術後要先禁食,之後逐漸恢復飲食,可常規補液,由靜脈補充營養。術後可有輕度發熱,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復正常。若發熱持續1周以上或體溫不斷升高,應考慮併發感染,需要靜脈應用抗生素。

8、手術之後飲食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手術後需禁食48~72小時,觀察有無出血、穿孔等併發症。如無異常,可給予少量流質食物,如米湯、粥湯等,然後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如軟麵條、面片等,1周左右可恢復普通飲食,應儘量避免粗糙、辛辣食物。有併發症且創面較大患者可能需要延長禁食時間。

9、做完手術以後還需要定期檢查嗎?

手術並不能一勞永逸,仍有復發可能,因此術後隨訪很關鍵。病理結果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黏膜內癌患者,前半年每隔3個月一次,之後隔半年複查,從術後第2年開始應每年複查1次內鏡及CT等。復發風險大的患者需加強隨訪。如有區域性復發可以及時內鏡下切除。

20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肺癌的肺泡間轉移(STAS)對肺結節臨床處理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