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甘草為常用中藥,因味甘甜故名。因為甘草有“調和百藥”的特點,《神農本草經》中將它列為上品,古今無數的中藥方劑中,大部分都搭配有甘草。

從方劑“君臣佐使”的配伍來說,甘草就是最為常用的“使藥”,入藥方中對一些性情猛烈或懶緩的藥物,可以起到監之、制之、斂之、促之的作用;在不同的藥方中,可為君為臣為佐為使,能調和眾藥,使它們更好地發揮藥效。

明代藥學著作《本草正》中記載:“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肌肉。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不可。”

功效應用

1、調和藥性

作為佐、使藥使用,以緩和藥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熱藥能緩其熱,配寒藥能緩其寒。如麻黃湯用甘草緩和麻黃、桂枝藥性,使不致過於辛燥;調胃承氣湯用甘草緩和大黃、芒硝的烈性,使瀉下力不致太猛;又如甘草與半夏、細辛同用,能和解後兩藥的辛麻味。

2、健脾益氣

凡治脾虛便溏、胃虛口渴、肺虛咳嗽,在補益劑內炙甘草常不可少。至於炙甘草湯,更是治療心血虛所致的脈結代(心律不整)、心動悸的名方。此方以炙甘草為主藥,取其甘溫健脾益氣,再配其他補益藥,健脾而養心,益氣而補血。

3、清熱瀉火

治瘡癰腫痛,尤其咽喉痛、口瘡、乳癰等,初起症狀不劇時,可單用生甘草一味,也可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甘草桔梗湯即重用甘草以解熱毒,治咽喉疼痛(咽炎)、肺痛吐膿(肺膿湯);瀉黃散也可重用甘草與其他清熱藥配伍,治胃熱口瘡。至於治溼疹和麵部痤瘡,可用甘草45g、銀花30g,水煎服。

4、緩急止痛

炙甘草具有益氣、止痛的功效,“急”指筋肉拘急火攣急(即抽搐或痙攣,甘草能抑制平滑肌活動,故能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而止腹痛,常與白芍配伍,方如芍藥甘草湯,可治小腿腓腸肌痙攣。在用藥中發現,一些關節疼痛的患者,服用炙甘草後,疼痛緩解。

5、潤肺止咳化痰

甘草性味甘平,歸肺經,李東垣謂其能“潤肺”,可治療肺虛諸症,根據不同的配伍,能夠補肺氣、益肺陰、潤肺燥。補肺氣常配伍人蔘、黃芪。

用於熱咳、燥咳,如上呼吸道炎,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痰不多,黃色,難咯出,或乾咳無痰。甘草在湯劑中能保護髮炎咽喉和氣管的黏膜,減輕刺激,有助於止咳,多與杏仁、川貝、前胡、桑葉等止咳化痰藥同用。

6、解毒

在古代,如砒霜中毒、鉛中毒等,人們就直接把生甘草熬水服用,用來解毒。現在,農村人如果誤飲一些輕度農藥水,可以熬煮甘草服用,有一定緩解效果。如果中毒嚴重,需緊急就醫。吃蝦或螃蟹引起的中毒,也可以服用生甘草水解毒。

7、養心復脈

甘草這一功用主要針對“心動悸、脈結代”的治療,代表方為《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此方是氣血陰陽通補的方劑,除了大劑量的炙甘草外,方中還有補氣的人蔘,滋陰的生地黃、麥冬,通陽的桂枝、生薑,補血的阿膠、麻仁、大棗等。炙甘草與這些補益氣血陰陽的藥物同用,能發揮它“甘純兩重性” 的特性,分別具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作用。

8、養心寧神

甘草養心安神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心悸、髒躁等心神不寧的病證。心氣不足、心血虧虛則心無所依、神無所養,出現失眠、心悸,可單用炙甘草或配伍石菖蒲、人蔘、遠志等以養心寧神。

9、昇陽舉陷

脾氣不足、固攝無權則中氣下陷,出現胃下垂、腎下垂、脫肛、久瀉久痢等病證,治療上既當升舉陽氣更當補益中氣。甘草並無升舉功效,但通過其補中益氣、甘緩和中,配伍黃芪、柴胡、升麻等藥物則能增加補氣昇陽的作用,如補中益氣湯。此外,與治療脾不統血的黃土湯、氣虛血脫的舉元湯等方中的甘草功效相同。

此外,甘草還用於治療潰瘍病,可制酸而止痛,單用或配烏賊骨,瓦楞子等;治輕症的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用甘草末或用甘草流浸膏,都有一定效果。又由於甘草有甜味,也有用作矯味劑,在小兒藥中尤為多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新冠肺炎防治營養膳食 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