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十人有八九個脾胃有點問題,為什麼呢?
百病皆由脾胃衰弱而生。脾胃一虛,氣血就不足。
氣血不夠,各種毛病就都跟著來了。
“脾虛”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可能坐在你對面二個人都是脾虛,但症狀和治法相差十萬八千里。
今天和大家一起弄清楚你的脾虛到底屬於哪一種,不要傻傻一提到脾虛就盲目進補。
第一種型別:脾氣虛
脾氣虛,人就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
脾氣虛,運輸水谷精微的效率變低,輸送不完的則會停留在胃和小腸裡,時間一久,就會感覺腹脹,胃口差。
脾氣虛者不妨用點補氣健脾的中藥如人蔘、黃芪、山藥、蓮子、紅棗等煲湯,如人蔘煲雞湯、蓮子燉廋肉湯。還可以多按摩氣海穴、足三裡進行調理。
第二種型別:脾陽虛
“脾氣虛”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脾胃虛寒”。在中醫裡,“陽”代表溫暖,陽虛了,人就會感到寒冷。脾陽虛患者一般會表現胃脘冷痛,喜歡溫暖和熱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會難受(腹瀉或肚子痛)。
愛吃冷飲及生冷食物讓很多年輕人甚至兒童出現脾陽虛。脾胃怕冷,就是怕冷的東西傷了陽氣
第三種類型:脾陰虛
有陽虛就有陰虛,陰和陽的關係就好比用鍋煮水,陽就是火發出的溫度,而陰就是鍋裡的水,陰虛就是陰液少了,陰少了陽相對就會過剩,體內就會有熱,表現為手足心熱,口乾舌燥,或大便祕結。
著名中醫學家蒲輔周:“脾陰虛,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這就是脾陰虛的典型表現。
有的孩子很瘦,也不肯吃飯(腹脹),嘴脣紅紅的,舌紅少苔,經常便祕(陰液不足腸道乾燥),很有可能就是脾陰虛。
第四種類型:脾虛溼滯
脾氣虛的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脾運化水溼的功能下降,這種水溼的停滯,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妨礙脾的運化功能。於是,就表現出了種種脾虛和內溼的症狀。
脾氣虛往往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溼阻中焦表現為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吃飯不香,厭食油膩。
第五種型別:脾氣下陷
脾氣下陷是脾氣虛的升級版,這時候脾氣更虛,虛到都不能固攝了。還會出現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脫肛、女性子宮脫垂等症。
脾氣下陷還有一個比較顯著特徵,小便渾濁。
第六種型別:脾不統血證
女性月經過多或淋漓不盡等血不循經的症狀。
脾不統血發展到後面,也會出現血虛,出現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中醫臨床上會用到補脾又養心的歸脾湯,日常也可以多吃點桂圓、紅棗。
#健康科普大賽# #新作者扶植計劃# #青雲計劃# #把健康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