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長生不老,不僅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等古代帝王的追求,也是數以千計眾生的夢想。究其原因,尹真人高弟一語道破天機曰:“福斯好生惡死,以莫識死生”。古人云:“認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誠然,生、長、壯、老、死,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無法更改。但延緩衰老卻是人類完全可以把控的,衰老分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現代醫學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已證實病理性衰老是完全可控或可避免的。

是以太上蘊好生之德,開度世之門,著經立法,道祖老子遺不朽靈文《道德經》五千言,南華真人莊子著《南華真經》等。道家道教醫學,日臻完善,道醫名家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醫學經驗和養生方法;道學修真宗師、煉丹家們更是直指玄妙,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北宋張伯端平叔著《悟真篇》等。現存的道學典籍《道藏》所收道書凡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備細詳說。

向先聖學習,向成功者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會看得更遠。追本溯源,學習道家經典叢書,不誤異說。筆者數十年對道學攝生的點滴領悟,輯錄如下,以饗有緣人:

一、仙道貴生 人命至重

孫思邈曰:“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尊重生命是道家一貫的主張,老子講“深根蒂固”,莊子言“長生”固形之術。作為修真之士不僅要尊重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也要注重動植物的生命,孫思邈在遣方用藥過程中儘量避免用生命物入藥,即使是萬不得已用虻蟲、水蛭之類,也要求“市有先死者,可市而用之”。並在《千金要方》指出:“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今之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物為藥也”。

道教戒律立“不殺生”為首條,對人類生命自身也是要做到“不輕生”,要求人們保生、全生、尊生、盡終天年。《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載有:“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仙道貴生的思想是道家文化的核心。道家文化教導人們要貴生、重生、樂生,以“我命在我,不屬天地” 的精神和動力,心存救濟,度己度人。通過修習道家豐富的修養學說和修煉方法,物質生命可以得到延續而“益壽延年”,精神生命也得到昇華,故說:“仙道貴生,人道貴華”。

二、長生之道 當先治病

南朝梁時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的茅山派道士陶弘景說:“夫學生之道,當先治病,不使體有虛邪……不先治病,雖服食行炁無益於身”。著有《本草經注》《集金丹黃白方》等以濟世。面對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如何解決患者的病痛,沒有實際療效的方法和技術,再冠冕堂皇的高深理論,在事實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道門醫學家小仙翁葛洪編撰了《肘後備急方》《肘後救卒方》,以藥物、針刺、艾灸等方法救治傷患病痛,救人無數。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專設《食治》曰:“夫為醫者,當須洞嘵病源,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明確指出,“食治”是亦防亦治之法。

道門醫家從延年益壽的宗旨出發,特別注重疾病的預防,《黃帝內經》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孫思邈更是把預防疾病放在首要位置,他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治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三、功行雙修 煉養訣要

《黃帝內經》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道生法門甚多,在靜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和藥餌等等,不外乎以“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和”為宗。

道家功法,經歷代仙師、道醫們的幾千年積累、提煉更新,道教不僅有自己獨特的養生思想原則,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體且多姿多彩的養生方法,煉養方技從老子的“抱朴守一”以及莊子的“坐忘”,乃至“服氣辟穀”,“胎息內養”甚至還有“金丹大道”的修煉等等。在動形功法除“導引”外,以仿生為特色的動功如華佗的“五禽戲”;以行氣煉形的內外兼修功法,有峨眉的天罡指內養功,相傳此功是峨眉山九老洞中修煉的“白猿祖師”司徒玄空所創,功法古樸舒展,動靜結合,以練氣內養為主,能吸天地山川、古鬆翠柏之靈氣,納于丹田,為修內丹之要藥,是道家峨眉派上乘內丹功法之一,武當拳法有三豐太極、武當火龍掌等等。

全真《晉真人語錄》曰:“若人修行養命,先須積行累功,有功無行,道果難成。”可見修真者,須以救己濟人為修行的基本任務。法尚能捨,佈道傳法,度化眾生。如此“功行雙修”,始得真常之道。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天如何保持旺盛體能?堅持4個好習慣,提高代謝,保持旺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