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靜波
2月14日,新冠病毒感染至死人數增加143,死亡總人數1524。
每一天,都有人因新冠病毒感染而死去,死去的人越來越多。新冠病毒感染之可怕,不在於頭疼發燒咳嗽,而在於要人命。
人生在世,最可怕的是死亡。
死亡,不可避免。無論醫學多麼發達,無論如何鍛鍊,如何養生,即使是長命百歲,之後,迎來的還是死亡。
不知生,焉知死,孔聖人的話無視人對死亡的恐懼,更不去稍加安撫。所以,中國人,當死亡迫在眉睫時,只有獨自面對的無盡恐懼、茫然無措。
臨死前眉頭舒展,神態安然,甚至含笑作別,是為善終。得以善終,是中國人的理想,然而如何實現?
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新冠病重症患者,醫生判斷她很快不久於人世。臨終前,她不斷與人視訊,與妹妹、朋友、丈夫,一個個視訊。直到手機掉到地上,人就去世了。這是一位醫生的記錄。這位婦女臨死前,是因為對視訊的無限迷戀而無視馬上來臨的死亡?還是因為害怕獨對死亡,想要透過視訊與親朋同在?醫生的文章裡找不到答案。如果是前者,在她迷戀的視訊中,來不及恐懼就死去,也稱得上善終。然而一般的人,面臨死亡,必定是思前想後,充滿恐懼的。我們如何能安然面對死亡?
費爾巴哈《宗教本質演講錄》中,說“惟有人的墳墓才是神的發祥地”,“若世上沒有死這回事,那亦沒有宗教了。”談論生死,撫慰人的情志,是所有宗教的出發點。
基督教認為,人在此世行善、愛人,死亡後就能上到天堂,回到上帝或者主的愛的懷抱。對於死亡,耶穌勸導信徒“不必怕,因為我與你們同在”。
伊斯蘭教認為,每個人死了後,其靈魂要負責他在世上的行為,要面臨最後的審判,死後靈魂或被送到天堂,或者送到地獄。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是人的自由行為的後果,可以預測,可以追求。
佛教、印度教持生死輪迴觀念,人的肉身死後,靈魂不死,再一次進入六道輪迴。為善作惡,因果報應,就體現於來世進天堂還是下地獄,做人、做畜生還是做餓鬼。
信宗教的人,如果一輩子遵從教義,參與各種宗教活動,行善愛人,當死亡來臨時,他們自己知道或教士們會告訴他們,他們將進入天堂,或者再世為人。如此,他們不會太恐懼,可以安然。
然而,宗教信仰這個東西,信與不信,都不由理性決定。不是想信就信,想不信就不信的。理性主義、現實主義傳統文化中的中國人大都是不信宗教的。有什麼證據和事實證明上帝存在,靈魂存在,天堂和地獄存在?死過的人從來不曾回來,死後的世界誰能知道。
如果不信宗教,可以琢磨一下物質守恆定律。根據這個定律,物質不會消失也不會產生,只能由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人類的生命就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億萬年間,從無機物發展到有機物,由有機物發展出生命體,由最低的生命形式發展到最高階的存在形式,人類開始出現。當人死去,人體瓦解,又回到有機物、無機物的狀態。人死後,化為泥土,化為水汽,組成我們生命的基本物質仍將在地球上一直存在。而且,若干年代的過去,若干機緣的巧合,這些泥土與水汽也有可能進入一輪新的進化歷程,複合成其他的生命體,甚至成為新的人體的組成部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應用於人的生命,似乎也無不當。如此想來,死亡也不是完全的空無,完全的滅絕啊。
如果,在這人生幾十年,作為一個人好好地、有意思地、以人的樣子活,經受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酸甜苦辣,柴米油鹽醬醋茶,爬過高山,看過大海,遊過江湖,看過草原藍天,大漠孤煙。每一次的遭遇,以人的方式應對,每一寸的光陰,以人的方式度過,人生無憾。
如果,通過閱讀、觀看、欣賞描述歷史與未來的文化作品,了解有史以來及未來各個階段的人的生命和生活,在文化作品中與前人、後人同在,喜他們所喜,悲他們所悲,見他們所見,想他們所想,你的生命延伸到深邃的過去和悠遠的未來。
如果,通過欣賞描述人生的文化作品,如小說、散文、電影、電視,橫向了解、品嚐別樣的、多樣的人生滋味。眾多人生的精彩和意蘊彙集到你的人生,就如你度過了多個人生。
如果,生養了孩子,給予了他人生命;創造了物質財富,為
他人的生存提供物資生活資料;傳遞、創造文化成果,為他人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生命體驗提供了支援。影響、促進了他人的生命和幸福,他人又影響他人,以至於無窮,你的生命就永恆了。
如是活過,此生無憾,無怨。儘管不捨,大限到來時,也無需太懼。
如果有上帝或天堂,自然是上帝的選民,能進入永樂的天堂。如果有輪迴,那也是重新做人。
如果死後有靈魂,靈魂關注護佑著自己的後代子孫,悠然飄蕩大地天空,繼續看人間煙火,也很好。
如果既沒有上帝,也沒有魂靈,死了就是死了,身體化成泥,化成水,成為大地青山的一部分,江河湖海的一份子,也行啊,可以滋養無數的生命,可以構成人間可以欣賞的美景。
人有生,就有死。既知死,更知生。向死而生,生也瀟灑,死亦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