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增關注,免費學習更多守護健康的知識!)
在前一篇文章中講到了不良飲食習慣和行為對學齡兒童的健康影響,結合我們國家學齡兒童的膳食營養及與健康關係的現狀分析、循證後,給出以下5條建議:
1、認識食物,學習烹飪,提高營養科學素養:學齡期是學習營養健康知識、養成健康行為、提高營養健康素養的關鍵時期。學齡兒童應了解和認識食物及食物在維護健康、預防疾病中的作用,學會選擇食物、烹調和合理飲食的生活技能;傳承中國優秀飲食文化和禮儀,提高營養健康素養。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共同開展飲食教育。
2、三餐合理,規律進餐,培養健康飲食行為:學齡兒童的消化系統容量和消化能力有限,一日三餐時間應相對固定,每天吃早餐,勿長期吃單一種類早餐,早餐的營養要充足,午餐和晚餐要做到營養均衡,量適宜,少在外就餐。要清淡飲食,多數快餐在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油、鹽等調味品較多,經常吃可增加發生超重肥胖等慢性病的危險,要少吃含能量、脂肪或含糖高的快餐。
3、合理選擇零食,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飲料:合理選擇零食,充足飲水,首選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禁止飲酒。足量飲水可以促進學齡兒童健康成長,還能提高學習能力,而經常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齲齒和超重肥胖的風險。
4、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保持適宜體重增長:學齡兒童的營養應均衡,以保持適宜體重的增長,偏食挑食和過度節食會影響學齡兒童營養素的攝入,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暴飲暴食在短時間內會攝入過多的食物,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增加發生超重肥胖的風險。超重肥胖不僅影響學齡兒童的健康,更容易延續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病的風險。
5、增加戶外活動,避免久坐不動和長時間視屏:保證每天至少活動60分鐘,儘可能減少久坐不動和視屏時間,開展多樣化的身體活動,增加戶外活動,那天戶外活動要達1小時以上。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可以改善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減緩近視的發生發展,視屏時間長是引起抑鬱的獨立風險因素,也是產生焦慮情緒的危險因素,而視屏時間長和身體活動不足的累積效應會增加抑鬱的發病風險。另外,充足、規律和多樣的身體活動可強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