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是明國時期的大家,是中西醫匯通的代表人物,在中醫界影響也是比較大,他臨證經驗豐富,對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更是效果顯著,特別是在他的代表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相關的記錄更是給我們臨床治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仔細閱讀他有關於痺證的論述,總結相關的辨證思路及用藥經驗,為治療各種痺證提供參考。
1.重視人體正氣對於之前有關於痺證的論述,很多著名的著作或者大家都會重視人體正氣的保護,《黃帝內經》的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的觀點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張錫純治療痺證時候就已經提出來只要人體正氣存內,氣血旺盛,不管有無氣血阻滯或者是瘀血,痰溼凝滯,都可以自愈。《醫學衷中參西錄》:“從來治腿疼、臂疼者,多責之風、寒、溼痺,或血瘀、氣滯、痰涎凝滯,不知人身之氣化壯旺流行,而周身痺者、瘀者、滯者,不治自愈,即偶有不愈,治之亦易為功也。”所以在治療痺證時候一定要固護正氣,以正氣虛為本,邪氣實為標,祛邪不忘扶正,在實踐中他也貢獻出現很多有效的方劑,如曲直湯、健運湯、振中湯等等。
2.重視肝腎脾以前對於痺證的認識還是停留在經絡,按不通則痛,不容則痛的觀點,痺證的主要病理基礎還是一個經絡阻滯的問題,所以在治療時候一般多側重於用各種藥物進行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治療,張錫純在這點上已經認識到痺證的根本還是在五臟,特別是提出來對於肝、腎、脾需要特別重視。基於這些認識他在治療痺證的時候常常會抓住這些本質進行治療。比如最常見的腰痛,除了督脈的問題,同時注重補腎,用菟絲子,杜仲,續斷,鹿角膠,胡桃肉進行補腎強督脈。再比如腿痛除了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外提出肝虛也會引起痺證,用山茱萸補肝血以達到治本的目的。還有臂膀痛,考慮用健脾開痺的方法,認為痺證的關鍵是要疏通,那麼用白朮以加強脾胃的功能,這樣才有更強的後勤保障,從而使得所用的活血化瘀的藥物直達病所。
3.祛瘀治療不是活血化瘀藥的堆砌張錫純非常重視活血化瘀藥的運用,因為痺證的標還是在於瘀血阻滯,除了扶正之外活用活血祛瘀的藥物從而可以達到標本兼治,活血通絡的目的。對於他所用的藥方進行提煉發現治療痺證所用最多的藥是當歸、丹蔘、乳香、沒藥。這些藥在遇到各種瘀血阻滯的疾病中會大量運用。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丹蔘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痛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作用。乳香味苦、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沒藥味苦、辛,性平,歸心、肝、脾經,具有散瘀定痛,消腫生肌的作用。當歸與丹蔘相配是一個較好的藥對,一溫一寒,有補血活血,祛瘀涼血,把血分有關的問題都能整體進行處理,而乳香與沒藥也是一個經典的藥對,散瘀止痛的核心藥物,所以他的選擇是有很強的目的性,不是簡單的堆砌,同時對於不同部位的痺證也會進行分別處理。比如:出現腰腿痛加牛膝;肩膀臂痛加連翹;區域性紅腫加金銀花、知母;區域性怕冷加肉桂、鹿角霜等等。
#青雲計劃##健康養生##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