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外溼,內溼更應引起重視,因為內溼多預示著人體肝脾不調、陽氣虛衰,而致水溼不化,停聚體內,屬於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
而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習慣則很容易加重體內溼氣,看看你中招了嗎?
1、熬夜、過勞
古籍《脾胃論》中指出:勞倦則脾先病。而脾受傷,體內水谷運化受影響,自然會加重體內溼邪。建議:要注意勞逸結合,每天23點前就應進入睡眠狀態。
2、久坐不動
久坐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痠痛,影響溼氣的排出。建議:平時每坐1小時,就起身動一動,拉伸筋骨。
3、貪涼或口味重
生冷的食物或者涼性蔬果,亦或是喜歡吃油膩、過甜、過鹹的食物,這都會給胃腸消化增加負擔,胃動力不足,經絡不通,也就增加了溼邪積聚的機會。建議:飲食要均衡、葷素搭配;並且烹調涼性食材時,最好加入溫性的調料如蔥姜來中和。
4、嗜酒
酒精對胃粘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而且其需經過肝臟代謝才能轉化成無毒的乙醇排出體外,增加肝臟負擔。長期飲酒的人脾胃虛弱,不能受納腐熟水谷,宣發精微,水精不能四布就會積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