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五味:指中藥的酸、苦、甘、辛、鹹不同的味,指中藥的物種基本作用。

辛:能行、能散

甘:能補、能緩、能和

酸:能收、能澀

苦:能燥、能洩、能堅

鹹:能軟、能下

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

➊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

➋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➌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固崩止帶等。

➍苦:"能洩、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洩火熱、洩降氣逆、通洩大便、燥溼、堅陰(瀉火存陰)等作用。 ➎鹹:"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

中醫藥理論認為,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是因為中藥有偏性,以偏糾偏,使人體平衡而健康。中藥的偏性體現在中藥藥性的各個方面,比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平時醫者比較關注藥性的寒熱對身體的影響,殊不知五味之性多有所偏,過食五味可致病。

中醫依據五行學說,將味分為五味,即酸、苦、甘、辛、鹹。認為五味與五臟肝、心、脾、肺、腎相應,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中藥五味各有它所喜的臟腑,《黃帝內經》曰:“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鹹先入腎”“甘先入脾”。二是從病機上說,五臟病變有外在五味上的表現,《顧松園醫鏡》曰:“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鹹,或口淡者胃熱也”。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年下聚餐,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嗎?醫生說,注意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