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之葉,蘇梗為其莖,蘇子則是成熟果實,三藥同株。因其莖與葉都是紫紅顏色,而“蘇”字與舒暢氣機的“舒”字同義,故此得名。全國各地均有產出,葉與梗夏秋採收,陰乾入藥。蘇子待果實成熟後採收,常生用或微炒,用時搗碎。

一、功效應用

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功效能發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其特點善治風寒外感,止嘔解毒。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等證的治療。

蘇梗味辛、甘,微溫。歸肺、脾、胃經。功效能寬胸利膈,順氣安胎。其特點尤善理氣寬中。常用於胸腹氣滯,痞悶作脹,胎動不安,腹脅脹痛等證的治療。

蘇子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功效能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其特點尤善寬利大腸而降氣平喘,實治老年痰喘便秘之要藥。常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備要》:“紫蘇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通心利肺,開胃益脾,發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腸,解魚蟹毒。梗下氣稍緩,虛者宜之。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治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鬱。葉發汗散寒,梗順氣安胎,子降氣開鬱,消痰定喘。”

二、配伍應用

1.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蘇葉能發散表寒,開宣肺氣。治一般風寒感冒,可用蘇葉配伍藿香、蔥白、生薑,煮水溫服,或蓋被,取微汗,常一劑而愈。若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即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常配伍香附、陳皮等,即香蘇散。

2.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蘇葉有行氣寬中,和胃止嘔之效。偏寒者,常配伍藿香;偏熱者,常配伍黃連;偏氣滯痰結者,常配伍半夏、厚朴等藥。

若治妊娠嘔吐,胸腹滿悶,常配伍陳皮、砂仁等藥,以加強止嘔、安胎之效。

以上諸證,也可應用蘇梗,功效相似。

李時珍言:“同陳皮、砂仁,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發汗解肌;同川芎、當歸,和血散血;同桔梗、枳殼,利膈寬腸;同萊菔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溼解暑,治霍亂腳氣。”

3.用於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紫蘇葉可解魚蟹之毒,可單用或配伍生薑、白芷煎服。

4.用於咽中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之證。蘇葉與蘇梗皆能理氣利咽,常配伍半夏、厚朴、茯苓、生薑等,即半夏厚朴湯。

黃元御言:“蘇葉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衝逆,擴胸腹而消脹滿,故能治咽中瘀結之證。發瀉風寒,雙解中外之藥也。”

5.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蘇子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之功。常配伍白芥子、萊菔子,即三子養親湯。

所謂“三子”,即三味種子中藥,也有兒子之寓意。其中蘇子祛痰止咳平喘;白芥子祛肺竅之痰,且利氣寬胸止痛;萊菔子祛痰止咳。三藥相須配伍,相得益彰,共奏降氣消痰,止咳平喘之功,尤善治療頑痰、老痰、寒痰之實證。這類病症,又以老年患者居多,故有“養親”之寓意。本方名稱,既能體現出方劑功效特點,又內含孝道,誠醫道之最佳體現。

若治痰涎壅盛,喘咳上氣,胸膈滿悶,常配伍厚朴、陳皮、半夏等,即蘇子降氣湯。

6.用於腸燥便秘。蘇子能下氣寬腸,有潤腸通便之功。治老年體虛,或腸燥便秘,常配伍火麻仁、瓜蔞仁、杏仁等潤腸通便之藥。

古人們還常把紫蘇子或白蘇子做成蘇子粥食用,也有很好的降氣潤腸作用,實為良法。

三、用法用量

蘇葉與蘇梗用法相似,常入煎劑應用,一般用量十餘克。不宜久煎。

蘇子即入煎劑,也適合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宜搗碎入藥。炒用可弱其通利之性,更適合補虛。

四、應用注意

紫蘇葉、蘇梗皆性溫,故溫病及氣弱者忌服。

蘇子性主疏洩,有滑腸之性,故肺虛咳喘,脾虛便溏者禁服。

《本草通玄》:“蘇葉久服洩人真氣。”

《本經逢原》:“蘇子性主疏洩,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溏者皆不可用。”

汪昂言:“表弱氣虛者忌用葉,腸滑氣虛者忌用子。”

8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節肉吃多了怎麼辦?這樣食物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