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為臨床常見病,研究採用補腎法為主治療62例白癜風患者,療效較好,現介紹如下。
— 臨床資料 —
62例中男29例,女33例;年齡8~61歲,平均32.3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12年,平均7.2年。又根據《白癜風的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其中屬尋常型54例(侷限性22例,散在性18例,肢端性10例,泛發性4例),神經節斷型8例;白斑總數185片:頭面部白斑68片,頸部白斑15片,軀幹部白斑82片,手足白斑20片。多數患者兼有2片或2片以上。
— 治療方法 —
處方:熟地、丹參、制首烏各15克,制黃精、玄參、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刺蒺藜、當歸、菟絲子、補骨脂、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2次溫服,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 治療結果 —
共治療62例,痊癒21例,顯效12例,有效11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70.97%。不良反應:服藥期間有3例出現胃脹感,2例出現腹瀉,3例外搽藥水後皮膚髮紅、瘙癢。
— 體會 —
白癜風在治療上當以補腎為先,方中熟地、制黃精、菟絲子、補骨脂益腎填精,制首烏、玄參、女貞子、旱蓮草補腎養陰,當歸養血柔肝,丹參活血通絡,刺蒺藜祛風行血,調理氣機,甘草調和諸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白癜風的治療主要是使面板產生黑素,酪氨酸酶的活性與黑素細胞生成有關,補骨脂、刺蒺藜、旱蓮草對酪氨酸酶有較強的啟用作用。治療效果以頭面部最好,手足部治療效果最差,這可能與區域性血液迴圈有關。頭面部血管豐富,藥物易於吸收,手足末梢血液迴圈不如頭面部,因此治療效果較差。從病程看,病程越短,治療效果越好,因此白癜風要及早治療。
文字 : 《醫藥星期三》
圖片:網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