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病例#醫學是門實踐學科,醫學知識的學習與進步,不僅僅來自於課本和實驗室,更多的是來自於臨床的實踐與總結。
前段時間分文三篇,結合個人的臨床實踐與膚淺見解,分析了誘發“胸悶憋氣”的另外幾種常見而又不為熟知的病因------脊柱源性因素、軟組織性因素、植物神經性因素。其實在臨床中,很多治療效果不理想,病因不確切的“腹痛”病人,也常常是上述三種病理因素引起的,只是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內鏡、CT、彩超等檢查結果,而忽視了這些來自於腹部以外的病因罷了。實際病歷往往是最好的佐證,先舉例,再分析,病歷彙集不易,逐一展示。
肚子痛,也許病因不在腹,而在背。
病例一,前幾天本家老姑父找到了我,老姑父60多歲,自述約3月前上腹部突發性劇烈疼痛,常突然發作,又會突然停止,發作時打120急救電話求助,上車後疼痛卻又突然消失,到市人民醫院檢查做了個遍,排除心絞痛、胃腸胰腺等嚴重器質性病變,除了發現胃部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膽囊上有兩個小結石,腎上一個小結石,僅此而已,對症治療,效果不顯,一急之下,老頭直接打飛機到了重慶,經重慶某大醫院專家會診,一致認為是膽囊結石作祟,摘,但是手術做完了,老姑父心裡就後悔了:“這手術是白做了”,為什麼呢?因為作完手術當天,上述的疼痛症狀又重新復現,60多歲的老頭只能在家抹眼淚,不是不想治,找不到方向治,其實老姑父的治療還真是”南轅北轍“了,雖說是腹部疼痛,但病因還真的不在腹部,行脊柱相關檢查,胸6-10棘突間壓痛明顯,問題是不是出在這裡呢?針刀鬆解後手法調整胸椎小關節,術後中藥內服以復原活血湯合丹參飲加減,一個多月過去了,患者的劇烈腹痛再也沒有發作過。
病例二,宋某,男,6歲,本院護士的孩子,因腹痛10小時於2016-02-06清晨來診。其母訴患兒自昨夜21時許出現腹部疼痛,呈持續性隱痛,按揉可減輕,無發熱,無噁心嘔吐,無腹脹腹瀉,查體:腹平軟,右下腹壓痛明顯,無反跳痛。首診外科,懷疑急性闌尾炎發作,行血常規檢查,血象不高,會診時結合病史,患兒發病前一天練習過跆拳道,並且曾經從炕上跌落,再查脊柱,胸10/11,11/12棘突間壓痛明顯,綜合分析,考慮胸椎小關節錯位,卡壓刺激支配腹部的相應神經而發病,予以手法糾正胸椎小關節,患兒腹痛即刻消失。
小孩子出現腹痛的情況特別多,經常是肚子痛的看似很嚴重,但是到醫院行相關檢查,常常並無明顯器質性病變,此類的小兒腹痛,我們往往稱為功能性腹痛,其實這類的小患者病因往往也並不在腹部,而在支配腹腔臟器的神經,而這些神經又是從哪裡發出的呢------脊柱胸段。行相關手法調整胸椎小關節,疼痛即刻消失,透過這種非針非藥的治療,接診的幾十例小患者,幾無失手,再舉一例。
病例三宋某,女,7歲,乳山市下初鎮古初村人,因腹痛2小時於2017/2/27來診,患兒於2小時前無明顯誘因的出現左側腹部疼痛,呈持續性隱痛,陣發性加重,無噁心嘔吐,無發冷發熱,無腹脹腹瀉,未行特殊處理來診,來診時查體:患者腹平軟,臍左側壓痛,無反跳痛,腸鳴音稍亢,脊柱胸段向左側偏歪,胸3至胸12棘突兩側壓痛,考慮患兒屬於脊柱源性腹痛,此類病例,多與脊神經與椎管椎周軟組織發育不同步,與腹腔臟器功能不匹配有關,予以手法調整胸椎,患兒疼痛立止。
病例四 侯某,女,15歲,中學生,因反覆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2小時於2016-01-08來診,孩子的腹痛發作誘因比較奇怪,因為住校每週末回家,每每返校時就經常會腹痛發作,行相關檢查,卻無明顯異常,孩子父親就懷疑孩子是裝病不愛上學,來診時行腹部查體:腹平軟,上腹部輕壓痛,餘(-),先予以針灸治療,選穴:梁門、內關、足三里、中脘,留針20分鐘,針後患者疼痛緩解不理想,追問病史,患者每次返校,都需要乘坐公共汽車,道路比較顛簸,同時從孩子的回憶中得知,劇烈的活動也常可誘發腹痛發作,重複查體,發現其胸7/8棘突尖及兩側旁開2cm處壓痛明顯,予以0.6針刀鬆解,後行整脊手法,患者疼痛立止。一年後,女孩因他病來診,自述其腹痛再未發作過。
回顧病例,綜合分析,這孩子可真是被父親冤枉了,患者根本病因不在腹,而在脊柱胸段的椎體錯位及椎周軟組織損傷,汽車顛簸或劇烈活動後卡壓刺激支配上腹胃區平滑肌的內臟神經,誘發胃部平滑肌痙攣而發病,針對病因,針刀鬆解損傷軟組織粘連瘢痕,再施以手法復位,效果立現。
病例五 劉某,女,53歲,乳山市夏村鎮人,因上腹部及右脅肋部疼痛6月於2016-02-01來診,患者自述6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部及右脅肋部疼痛,呈持續性隱痛,反覆發作,無發冷發熱,無噁心嘔吐,無口乾口苦,飲食可,二便正常,經市人民醫院行腹部CT檢查,診斷為慢性膽囊炎,並予以藥物口服治療,病情時好時壞,今日來診。查體發現:腹部陽性體徵不明顯,脊柱胸段6、7、8棘突間壓痛明顯,針刀鬆解後行手法調整胸椎,患者當時即感上述症狀明顯減輕。
2016-02-05,患者複診,自覺前上腹部及右脅肋部疼痛疼痛感明顯減輕,繼續予以美式整脊手法調整胸椎。
後患者他病來診告知,病情痊癒。
病例六 譚某,女,56歲,因右上腹疼痛一週於2017/2/15來診,患者來診時訴,其約1周前無明顯誘因的出現右上腹疼痛,呈持續性隱痛,陣發性加重,疼痛劇烈可向右肩部及後背放射,伴食慾不振,腹脹,便秘,首診醫生為我院外科醫生,結合症狀體徵診斷為急性膽囊炎,並收入院,入院後行相關檢查,血象不高,B超等檢查無明顯異常,懷疑診斷有誤,請我會診。會診時查體發現,患者除右上腹壓痛明顯外,脊柱胸5至胸11棘突間壓痛明顯,兩側骶脊肌緊張,壓痛,綜合考慮,患者脊柱源性腹痛可能性大,予以針刀治療。
2017/2/15首次針刀選點:胸5/6/7棘突間、兩側關節突線、右側胸最長肌陽性點共12點,術後手法調胸椎,術畢詢問患者,腹部疼痛已基本緩解。
2017/2/20,患者複診,訴其右上腹仍時有陣發性隱痛,但較前已明顯減輕,繼續針刀治療,選點:胸8/9/10/11棘突間及兩側關節突線12點,術後手法調整胸椎。
經兩次針刀治療後,患者疼痛消失。
2017/3/1,患者再診,訴一天前疼痛再次發作,但疼痛程度較之前有所減輕,未再行針刀治療,行針灸治療,選穴:中脘、內關、期門、膽囊穴、太沖,每日一次,連續三次,患者疼痛消失,未再來診。
上述幾個病例,無一例外的都是脊柱源性腹痛,這樣的病例,在臨床中比比皆是,在之前的博文中也曾屢屢提及,受篇幅約束,中篇繼續列舉病例佐證,不過相比上面幾位,後面的幾個病例可以說更加“詭秘”,至於詳細病因病理及治療,將在下篇單篇論述。
筆者所發博文,皆是根據臨床實踐結合相關書籍及個人膚淺見識,隨機而寫,錯謬之處在所難免,請各位親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