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中國傳統養生療法,它是利用燃燒、抽吸、擠壓等方法排除罐中空氣,使罐中形成負壓,從而將罐吸著於人體經絡穴位或患病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對落枕、脖子疼、消化不良等有不錯的緩解作用。
拔罐的作用
一、促進全身血液迴圈
通過排氣形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肌膚外表,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導致一系列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反響,調理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然後改進全身血液迴圈。
二、排除體內毒素
拔罐負壓的強壯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沛開啟,汗腺和皮脂腺的功用遭到影響而加強,肌膚表層變老細胞掉落,從而使體內毒素、廢物得以加快排出。
三、溫熱作用
當人體受風、寒、暑、溼、燥、火(六邪氣)等外界侵襲或跌打損傷後,即可打亂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瘀血、氣滯、痰涎、宿食、水濁、邪火,這些致病因子經過人體經絡走竄於全身,並充滿於經絡上的穴道,打亂了氣血的運轉,致使氣血凝滯。
拔罐可祛除人體六邪氣,通氣通血、舒經活絡,它的溫熱效果可使血管擴 張、血流量新增,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
中醫認為火罐能夠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平衡陰陽。經絡有“行氣血,營陰陽,儒筋骨,利關節”的生理功能,如經絡不公例經氣不暢,經血滯行,可呈現體弱多病、體形臃腫、臉上起斑、痘、皺、乾燥等多種表現及肌膚問題。
經過火罐對肌膚、毛孔、經絡、穴道的吸拔效果,能夠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儒養臟腑安排器官,和煦皮裘,一起使虛衰的臟腑機能得以振作,暢通經絡,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調整,然後到達健身美體祛病療疾的目的。
四、火罐的減肥作用
火罐內壓對部分部位的吸拔,能疏通經絡,平衡氣血,調整內分泌,加速血液及淋巴液迴圈,推進胃腸蠕動,然後改進消化功能,使機體推陳出新加速,產熱及脂肪耗費新增,即可減去體表脂肪,又可減去體內深層脂肪,然後到達安全、保健、疾速瘦身的意圖。
拔罐的功效
一、緩解痠痛疲勞
能夠牽拉肌肉,提高痛閾,緩解痠痛疲勞,也就是當肌肉處於緊張狀態的時候,區域性血液灌流量將會下降,以致於促使組織缺血,但拔罐中的走罐手法,能拉長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提高區域性的耐痛閾值,進而使肌肉舒張,重新儲備所需的能量。
二、促進傷口癒合
吸毒排膿,促進傷口癒合,受到拔罐的負壓所吸引,將有助於區域性膿液、細菌產生的毒素以及其他不利傷口癒合的物質排出體外,同時還可以刺激肉芽組織生長,以及收縮傷口,進而達到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三、提高身體免疫
調整免疫功能,增強自身抵抗力,由於拔罐所產生的瘀血殘留組織間隙,可適當啟用身體的免疫力,以及對發炎物質具有清除能力,是一種良性的自身訓練。
四、促進毒素排出
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這是由於拔罐能使血管擴張,讓區域性血液迴圈變好,進而促使廢物、毒素加速排出體外,同時也改善區域性組織的營養狀態,提供更多營養物質和氧氣到細胞。
五、調整臟腑機能
循經感傳,調整人體內臟機能,這是利用經絡連結臟腑的理論,選取與臟腑相關的經絡沿線進行拔罐刺激,適合使用來回走罐、滑罐等手法,這些手法對呼吸道、胃腸道、心血管、婦科疾患等都能起到相應感傳,透過感傳刺激有助於達到內部機能的調整。
拔罐的禁忌
(1)飽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剛剛吃飽,不適宜拔罐,最好在吃飯1小時以後進行較好,如果是早晨空腹也不適宜做拔罐。
(2)拔火罐前要先排淨大小便。因為拔罐需要一段時間,為了不干擾,建議拔罐之前要排淨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因為拔罐對區域性的面板會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同一個部位不能反覆進行拔罐,會加重面板的傷害。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一般拔罐以後,區域性的面板會變色,形成紫色瘢痕,不過,紫色的瘢痕不需要治療,自己就可以消退,在沒消退之前不要再進行拔罐,一面加重損傷。
(5)女性的月經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後不要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因為冷水會刺激拔罐部位的面板,容易引起感染或損傷。
(7)高熱、抽搐、痙攣等,這些情況要進行治療,千萬不能拔罐。
(8)面板過敏或潰瘍破損處。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髮多的部位不適合拔罐。
(10)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均須慎用。對於懷孕的女性,腹部正是子宮所在,因此,這個部位拔罐一定要謹慎,不到萬不得已不用。
拔罐出現異常如何處理?
(1)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的棄之不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雖然拔罐的刺激不像針刺那樣強烈,但畢竟是穴位刺激。由於存在著個體差異,各人對刺激的反應程度強弱不一,故對於飢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後的患者最好不要施術,尤其不要在反應強烈的穴位,如合谷、太沖等穴施術。環境氣溫不要太低,儘量不讓患者有寒冷感出現。
(3)上罐後要多詢問患者的感覺,多觀察罐內的面板變化情況。如果病人訴說吸拔太緊,有疼痛或燒灼感覺(塗藥罐、敷藥罐出現輕度灼痛感屬正常現象),可一手持罐,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輕輕壓一下罐口緣的軟組織,使軟組織與罐口邊緣間形成一個極小的縫隙,若是用氣嘴罐者,可稍旋鬆氣栓螺帽,讓少許空氣進入,以減小罐內負壓。
如果是施行密排罐者,應檢查是否罐距太近,是否需調整。如果經上述處理後仍有不適,應脫罐檢查。假若區域性面板起泡,也應起罐。起罐後,塗以甲紫藥水,並加以包紮,以預防感染。
(4)在施行鍼罐法時,如鍼口過於脹痛,或酸脹痛感向他處感測,難以忍受,應起罐調整針的深度或刺向,待反應減輕後再進行拔罐。
(5)在施術過程中,如果出現暈罐現象,切勿驚慌失措,應把病人的衣服鈕釦解開,給熱開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經上述處理後,仍未能緩解症狀時,
應立即起罐,讓病人去枕平臥。
如果反應仍加重者(如昏厥、低血壓),應把枕頭墊於腳下,使成頭低腳高位,同時以指甲緣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內關、足三裡等穴。
對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條溫灸湧泉穴或百會穴。經上述辦法處理後倘若昏厥、低血壓仍不能糾正者,可考慮應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或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