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什麼是溼疹?

現代醫學認為,溼疹是有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和表皮的炎症,病因複雜,一般被認為和面板過敏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起臨床上表現具有對稱性、多形性、複發性和瘙癢劇烈的特點。

中醫則認為,溼疹是由於風、溼、熱邪阻於面板,而臟腑失調,導致脾溼不化、肝膽鬱火、血虛風燥而發生的。這一病症又被稱之為“溼瘡”,在《醫宗金鑾》中就有相關的記載,“浸淫瘡發火溼風,黃水浸淫似疥形,蔓延成片癢不止,治宜清熱並消風”。而“稟賦不耐”則是溼疹的基本病因,飲食不節,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水溼內生,外溢肌膚,風熱毒邪鬱於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

溼疹是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中醫中藥治療的核心還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結合豐富的中醫內外治方法,具有減輕症狀、調節體質、縮短療程的特點。

根據其發病的情況,溼疹又分為3個型別:

熱重於溼型

發病急、病程短,區域性皮損初起面板潮紅、輕度腫脹,繼而粟疹成片或水皰密集、滲液流液、瘙癢不休,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祕結、小溲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滑或弦數者,屬於熱重於溼型,相當於急性溼疹,治法以清熱利溼為主。

溼重於熱型

發病較緩慢,皮疹為丘疹、丘皰疹及小水皰,面板輕度潮紅,有瘙癢,搔抓後糜爛滲出較多,伴有納食不香、身睏乏力、大便不幹或溏稀、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滑或弦滑或緩者,屬於溼重於熱型,相當於急性溼疹或亞急性溼疹,治法以健脾利溼為主。

脾虛血燥型

病程日久,皮損粗糙肥厚,有明顯瘙癢,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顏色黯或呈色素沉著,舌質淡、舌體胖大、苔白,脈沉緩或滑者,屬於脾虛血燥型,相當於慢性溼疹,治法以健脾燥溼、養血潤膚為主。

在西醫裡,對於溼疹的治療,多是外用一些糖皮激素類藥膏進行抑菌,配合內服抗組胺類的過敏藥來進行治理。這能對於治療溼疹能夠起到階段性好轉的作用,但往往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甚至逐漸轉變為更難治理的慢性溼疹,更是讓寶媽們感到心疼不已。

俗話說,“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單純以吃藥來治理,往往很難起到長期有效的結果,想要寶寶溼疹好得快不復發,就要進行修養脾胃,清熱洩溼來進行調理。

中醫解讀寶寶溼疹:少吃2白,常洗1水,疹子自己消,勝過祛疹藥

少吃2白:

雞蛋白

雞蛋白含有大量的異體蛋白,對於寶寶而言屬於難以消化的食物,並且容易引起過敏,長期食用會傷及脾胃,導致溼疹加重。

海鮮

河鮮海鮮多為白肉,這一類水產食物雖然營養豐富,但屬於寒溼之物,對於機體免疫不強的嬰幼兒而言會導致溼氣淤積形成溼疹。

常洗1水

這1水指的就是溫水,過熱的水反而會張大毛孔讓溼邪入侵,所以應當換為35-38度左右的溫水洗沐。洗澡過後要給寶寶擦抹桃油果脂,一方面成分中馬齒莧素能夠清熱涼血,排除溼氣,另一方面還富含多種寶寶皮膚髮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完善孩子的面板屏障,抵禦外部細菌的入侵;並且能夠保持長久的面板滋潤,緩解溼疹所帶來的瘙癢和疼痛,味道清香,孩子也喜歡。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肝臟好不好,你又知多少?做好這幾點,養肝護肝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