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身邊的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半個月前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他檢查指標偏高,讓他做了一個糖耐量測試,結果說兩小時血糖12.4mmol/L,已經屬於糖尿病了,他有點擔心,詢問情況,因為兩年前他曾經看過血糖,當時檢查空腹6.7mmol/L,餐後兩小時9.2mmol/L,糖化血紅蛋白5.8%,我當時告訴他已經屬於糖尿病前期狀態了,應該調整飲食、運動和作息,並且建議他每天吃一片二甲雙胍緩釋片。

開始的時候他做得確實不錯,每三個月還會檢查一下空腹和糖化血紅蛋白,都已經正常,於是先停止了服藥。19年年底疫情的原因,定期的檢查也就耽擱了,再加上他感覺一直控制的不錯,也就沒有在意,對於飲食和運動方面的控制也開始放鬆。結果,前一段時間感覺身體總是疲憊,老是飢餓,排尿也多,他有點擔心,就去檢查,沒想到已經診斷糖尿病了,他問我還能不能恢復?

我很遺憾地告訴他,患了糖尿病應該很難逆轉了,已經疾病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和糖尿病前期不同,如果控制得當,可能病情不會繼續進展。然後,他又問:還能恢復到糖尿病前期嗎?

估計,很多處於糖尿病早期,或者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這些疑問,這是大家對於糖尿病前期缺乏一定認知的結果,今天,我就跟大家詳細聊聊糖尿病前期,這個階段有什麼徵兆?以及糖尿病前期是如何進展到糖尿病!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這個問題,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說明,糖尿病前期,簡單的說就是血糖出現異常,但還沒有到達糖尿病的狀態,這代表著患者已經進入了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了,你的身體可能已經對於胰島素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開始減退,只不過這個階段一些進展非常緩慢,如果你控制得當,可能在隨後的生活中都不會進入糖尿病階段。但如果沒有做好預防,那麼你進入糖尿病的可能性非常大,有關資料顯示,有一半左右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會在3-5年內進展為糖尿病,而這一半的人中大部分沒有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前期也有標準,基本有三項

1、空腹血糖受損,即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

2、糖耐量異常,即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

3、糖化血紅蛋白在5.7-6.5%之間,這個標準國外用得較多,近幾年不少醫療機構也在使用。

糖尿病前期為什麼會發展為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也就是出現了胰島素抵抗,一般來說發現患糖尿病的患者,大多是在十多年前就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的問題,不過在患病前,因為人體的胰腺功能還能基本滿足需求,也可以透過代償的方式足量的分泌胰島素,所以哪怕出現了胰島素抵抗,但只要多分泌點胰島素就能解決,所以血糖還能基本維持在正常水平。

但總是超負荷運轉,胰腺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總是“加班工作”,遲早有“累趴下”的一天,這時候胰腺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去滿足需求了,人體的血糖就會開始上升。不過血糖上升的初期,水平並不是很高,還達不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這就是糖尿病前期。

不過,如果這時候不加控制,胰島素細胞的功能持續減退,一般減量到原來的一半左右的時候,這時候血糖就會大幅地升高,能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了。根據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患病後,如果維持目前正常的生活狀態(不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那麼他最長可能7年就能進展為糖尿病,但如果調整生活習慣,或者用藥輔助的話,那麼可能會延緩這個進展。

那麼能延緩多久呢?我國曾經有一項試驗是針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針對兩組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跟蹤,其中一組不進行特殊的調整,一般維持目前的生活狀態;而另一組則進行了大約6年左右的控糖(從飲食、運動,以及藥物方面),結果兩者對比發現6年內,控糖的這組患者進展為糖尿病的比例下降了一半還多,在隨後的跟蹤調查中發現,這種干預可以延長到干預停止後14年。所以,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進行控糖干預,非常有必要。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正常人患糖尿病其實是有三個階段的:

血糖正常:胰島素有抵抗,但胰腺功能正常,血糖正常,沒有血管病變;

糖尿病前期:胰島素有抵抗,胰腺功能下降到超過50%,血糖稍高,有可能有血管病變;

糖尿病:胰島素有抵抗,但胰腺功能已經下降低於50%,血糖很高,出現血管病變的機率大增。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既然說到了胰島素抵抗,我們就多說兩句,要了解什麼是胰島素抵抗,先要從食物的消化說起。在我們進食之後,食物會被消化為糖,之後經腸道吸收入血液迴圈系統從而在全身執行,為全身的組織細胞提供能量,在這個過程中,血糖升高後會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幫助血糖下降,維持平衡。

而胰島素抵抗則是指這時候人體的組織細胞,不理會胰島素,不讓糖進入細胞中,因此不能及時吸收過剩的糖。因此,胰臟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達到正常的降糖效果。如果情況惡化下去,胰腺就可能罷工,到時候終血糖也會超出合理水平,就成了我們說的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徵兆有哪些?

糖尿病前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某些高危人群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前期,所以這些人需要進行定期體檢,這些人的特徵也可以算是糖尿病前期的徵兆:

1、年齡較大,45歲以上的人群。

2、體重超標,BMI大於23以上的人群,如果運動少,血壓高(超過140/90mmHg);或者甘油三酯高(大於2.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低,(低於0.9mmol/L);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這些風險因素的人都要高度警惕。

3、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女性。

4、曾經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或者生過超重嬰兒的女性(大於8斤)。

5、面板有黑棘皮症的人。黑棘皮症是一種在面板褶皺的地方(如腋下、頸部)呈現黑色魚紋狀的現象。一般肥胖人群有這種症狀,主要是存在嚴重的胰島素抵抗。

有以上情況的人,推薦2-3年檢查一次血糖,排除是否患糖尿病前期的情況。不過,不同的人可能面臨的情況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有人有糖尿病家族史,並且又胖,那麼應該儘快檢查,並且做到每年檢查一次血糖;如果有人已經是糖尿病前期的狀況了,並且體重沒有減下來,那麼推薦每半年檢查一次血糖。所以糖尿病前期的診斷也是非常有個性化的,建議大家諮詢醫生。

糖尿病前期,除了血糖高也可能有併發症

在臨床上我瞭解的一些人出現了糖尿病併發症,比如視網膜病變、腎功能受損、心血管疾病,也是有在糖尿病前期就出現,這是因為不同人的耐受不同,可能雖然你的血糖只是比正常高,但對於自身來說是相對較高的水平,血管無法適應,就會受到損傷。

在糖尿病前期階段出現併發症的主要原因就是,常年胰島素抵抗,這種情況下血糖很難控制。胰島素抵抗越大,血糖水平越高,而血糖控制越差,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也就越大。因此,及早發現胰島素抵抗,儘早對症下藥,是預防和控制的糖尿病的關鍵,也是避免出現併發症的方法。

為了預防這些可怕的併發症,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來說,要從預防及控制胰島素抵抗入手。預防方面,我們應保持適量的運動、以及理想的體重,從而減低因肥胖而引致的胰島素抵抗。而對於已經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醫生一般會開處方二甲雙胍等藥物去減低胰島素抵抗。透過生活習慣的管理,藥物治療的幫助,胰島素抵抗其實並不可怕。

糖尿病基因測試有助於管理血糖,預防糖尿病前期

以往醫學界比較注重評估糖尿病的後天風險因素,但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引進了有關糖尿病的基因測試,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能夠看到一個人是否有糖尿病的高風險基因,從而對這個人進行提前預警,並且判斷其患糖尿病的機率。

這樣的話,如果發現你在基因測試中顯示有糖尿病的高危基因,那麼開始避免出現糖尿病前期,改掉不良的習慣,努力去控制飲食丶做運動丶減肥,甚至醫生可以根據你最近的檢查情況,提前採用一些藥物保護胰腺細胞,從而推遲或者阻止血糖升高,避免出現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的情況。

此外,基因測試也可以推算糖尿病病人將來患上併發症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和腎衰等等。如發現患者本身帶有糖尿併發症的高危基因,醫生也可以更積極處理患者的一些慢性病的問題,大幅降低患病機率。

可見醫學科技發展帶來的是,將治療糖尿病的起跑線推前,幫助病人和醫生有更為清晰的目標去管理糖尿病。

5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迄今最大規模研究表明,油性魚類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