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對近40萬例英國居民進行的前瞻性觀察研究,經常吃油性魚類的人患2型糖尿病(T2DM)的風險顯著降低[1]。
澳大利亞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流行病學和人口健康系Qibin Qi博士等人在文中寫道,該研究還發現,定期服用魚油補充劑與T2DM發病率下降之間存在顯著但較弱的正向聯絡。他們的分析沒有顯示食用非油性魚類與T2DM發病之間有顯著聯絡。
Qi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觀察魚類攝入與T2DM發病率之間聯絡的研究,首次建立了定期吃油性魚類與糖尿病發病率下降之間明確、顯著的聯絡。為了預防糖尿病,目前建議食用新鮮油性魚類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而不是魚油補充劑。
這項研究包括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392 000多例基線時無T2DM或心血管疾病(CVD)的成人,中位隨訪時間為10年,其間7262例受試者發生糖尿病。
在校正多種混雜因素後,每週吃1份、2份或更多油性魚類的受試者比不吃油性魚類者患T2DM的機率顯著降低22%。定期服用魚油補充劑的人比不服用者患T2DM的機率明顯降低9%。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飲食中加入油性魚類可預防T2DM
Qi在採訪中指出,基於心血管獲益,目前許多飲食指南建議每週吃兩次魚,最好是油性魚類。以前沒有報告推薦油性魚類預防T2DM,本研究結果為未來推薦提供了支援,但根據現有證據還不足以提出正式推薦,還需要臨床試驗證據。
新南威爾士大學流行病學家Jason Wu博士專攻這個領域但並未參與本研究,他認為這是一項開展得很好的研究,產生了重要的新證據,支援定期食用油性魚類的潛在益處。但他也認為,對於任何正式推薦食用油性魚類來預防T2DM發生,包括針對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前期或肥胖患者的建議,目前的證據還太過初步。在任何學術團體提出推薦之前,需要徹底審查這一領域的所有文獻以評估整體證據。
油性魚類預防CVD的確鑿證據
相比之下,在飲食中加入油性魚類預防CVD的問題似乎已經解決。2018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為解決該問題發表了一份宣告[2],指出目前科學證據強烈支援海鮮是健康心臟飲食模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補充,大量證據支援食用非油炸海鮮的建議,尤其是富含長鏈n-3脂肪酸的海鮮,每週食用1~2次對心血管有益,包括降低心臟死亡、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
該宣告強調,冷水油性魚類如鮭魚、鳳尾魚、鯡魚、鯖魚(大西洋和太平洋)、金槍魚(藍鰭金槍魚和長鰭金槍魚)和沙丁魚的長鏈n-3脂肪酸含量最高,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也被統稱為ω-3脂肪酸。這些魚類也是Qi等人在英國生物樣本庫資料中記錄的油性魚類。
正如2019年的一篇評論[3]總結,用魚油補充劑預防CVD的情況要複雜得多,一些研究報告沒有明顯效果,而另一些則表明有效。2020年12月另一篇評論[4]強調了REDUCE-IT試驗結果顯示使用一種高純度魚油——二十碳五烯乙酯對預防CVD有明顯益處。然而,另外兩項最近的研究——STRENGTH研究[5]和OMENI研究[6],結果並沒有顯示從更傳統的魚油配方中獲益。
對CVD和糖尿病的複合預防作用?
Qi等人的新發現強調有必要專門檢測魚油補充劑對不能或選擇不定期吃油性魚類的人的葡萄糖代謝的影響。Qi指出,如果最終真有強力證據表明魚類、魚油或兩者對CVD和T2DM都有獨立影響,那麼在未來的研究中將這兩種結局合併成單一複合療效終點是合理的。我們需要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將魚油治療T2DM作為主要結局。大多數現有資料都是基於CVD隨機試驗的二次分析。
他補充說,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魚油補充劑有潛在益處。這意味著,對於不能在日常飲食中新增油性魚類的人來說,這可能“總比沒有好”。當然,魚類和魚油減緩或阻止T2DM進展的機制仍不確定。預防糖尿病和CVD的機制可能重疊,如抗炎作用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這兩種作用都已在動物研究中觀察到,但仍缺乏人類研究證據,如果這種機制起作用,將為吃油性魚類和預防糖尿病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增加生物學上的合理性”。但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僅僅ω-3脂肪酸就能和油性魚類產生同樣的效果,油性魚類顯然還含有許多其他成分。
參考文獻
1. Chen GC, et al. Diabetes Care. 2021 Jan 11: dc202328.
2. Rimm EB, et al. Circulation. 2018 Jul 3; 138(1): e35-e47.
3. Kastelein JJP, Stroes ESG. N Engl J Med. 2019 Jan 3; 380(1): 89-90.
4. Sharma G, et al. JAMA. 2020 Dec 8; 324(22): 2262-2264.
5. Nicholls SJ, et al. JAMA. 2020 Dec 8; 324(22): 2268-2280.
6. Kalstad AA, et al. Circulation. 2020 Nov 15.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5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