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螺旋藻又稱藍藻或藍綠藻,存在至今已有30億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早出現能進行光合作用,並製造氧氣的多細胞生物,正是由於這些豐沛的氧氣,才得以衍生出後續的動植物。

藍藻(螺旋藻)/Spirulina 有哪些推薦的科學功效(好處)?1.富含多種營養,堪稱天然綜合維生素

藍藻(螺旋藻)可說是地球上營養密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鈣、鎂、鋅、銅、錳等)、必需脂肪酸GLA(或稱為γ次亞麻油酸),更特別的是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高於肉類及魚類,因此非常適合做為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

另外藍藻(螺旋藻)還有高量的植化素,包括葉綠素、藻藍素、蝦紅素、葉黃素、β-胡蘿蔔素,這些都是植物所製造出的天然抗氧化劑,具有增強免疫、抗菌、抗病毒等多種功效。

更由於細胞壁極薄,且具有高度的水溶性及易消化特質(吸收率可達95%),因此成為補充營養、調節免疫的最佳選擇。

2.改善營養狀態

營養狀態是維持年長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老化過程中的重要決定因素。而營養缺乏常發生於年長者,也間接造成身體狀態下降,如:肌肉功能受損、骨質流失、免疫功能失調、貧血、認知減退、傷口癒合不良、手術康復延遲及致死率升高。[資料來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777589]

另外,營養不良是造成全球5歲以下幼童發育不健全及致死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據估計約有1億4千萬幼童屬於營養不良。

3.增加排毒力

科技的進步雖然帶來物質生活的便利,但同時也產生許多工業廢棄物及有毒汙染物質。

這些環境汙染物成了人類健康最大威脅,從常見的腹瀉及肺炎,到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都可能由這些有害物質直接或間接觸發。

*結論:螺旋藻能作為輔助的天然解毒劑,對抗部分毒素侵害,但多數屬動物實驗,有待更多人類研究確認。

4.有益高血脂

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脂肪含量過高,常見包括三酸甘油脂等脂肪過高,長期下來容易堆積於血管壁,造成血管變窄、失去彈性,甚至逐漸硬化、阻塞,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疾病。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和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7則研究,參與者552人)指出,螺旋藻具有降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資料來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433766]

背後機制與其中藻藍素(phycocyanin)蛋白具有減緩膽固醇吸收、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抑制NADPH氧化酶表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有關。

*結論:食用螺旋藻(藍藻)具有調控血脂的正面效益,但由於包含研究的異質性,仍需更多研究確認。

5.有助於控制血糖

血糖調控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目標,而長期居高不下的血糖,會造成氧化壓力急速上升,破壞器官及組織,最常見的就是提升2-4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資料來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106974]

6.對抗發炎

發炎是人類維持生命的重要機制,是身體在對抗外來細菌、病毒或者是修復身體的重要工具,但現代人往往因飲食失調,壓力過大等因素,導致發炎失控。

而醫學研究也發現慢性發炎幾乎是所有疾病的背後成因,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高血壓、癌症等重大疾病,因此若能控制發炎就能減少這類疾病的罹患率。[資料來源: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994795/][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19277/]

7.降低壞膽固醇

膽固醇有分高密度及低密度,而其中低密度膽固醇易受氧化而沉積在血管中,是造成血管硬化的元兇,因此被稱為壞膽固醇。

8.改善缺鐵型貧血

由於女性普遍食量小,再加上生理期的流失,因此貧血是女性身上的常見疾病,而造成貧血的原因非常多,其中缺鐵型貧血約佔70%。

輕微的貧血症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 畏寒、容易疲倦、臉色蒼白、體力減弱等現象,較嚴重的則會出現胸悶、異食症、心臟衰竭、胃炎等症狀。

9.改善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華人常見的呼吸道發炎疾病,通常是由花粉、塵蟎、灰塵等過敏原引起,造成許多可大可小的惱人症狀,輕者鼻塞、流鼻涕,嚴重者甚至影響睡眠。

10.有益高血壓

高血壓是45歲以上成年人的常見疾病,光是在臺灣香港等地盛行率就達到4成以上,由於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而一旦惡化出現併發症,如腦溢血或心肌梗塞,重者一命嗚呼,輕者也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11.抗癌(特別是口腔癌)

癌症可以說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而罹癌之所以可怕,不僅因為會致死,還有就算治療後複發率也偏高,而螺旋藻(藍藻)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具有抑制癌細胞的效果。[資料來源: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95150/]

另外,在針對人類的臨床研究發現,服用螺旋藻(每日1克)能有效抑制口腔癌的癌前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除了效果不輸給抗癌藥物Pentoxyfilline,還沒有副作用。[資料來源: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19363/]

12.增加運動時的肌耐力

運動所造成的氧化壓力是引發肌肉疲勞的主要原因,在數則研究中發現,服用螺旋藻能有效增加運動時的耐力及肌力,這對於運動愛好者可是一大福音。[資料來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10119][http://journals.sfu.ca/ijmbs/index.php/ijmbs/article/viewArticle/51]

螺旋藻(藍藻)有副作用嗎?

螺旋藻被人類食用,可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埃及時代(根據聖經記載),可算是非常安全的天然食物,不過螺旋藻生長時容易受環境影響,若是培育水質有汙染,就可能產出充滿雜菌及有害物質的藻類,不甚吃下可能引發肝腎受損、腹瀉等副作用,因此購買時請尋找有信譽且經過認證的品牌。

使用注意事項,若有以下情形請避免食用螺旋藻

1、對碘過敏或甲狀腺亢進患者,因為螺旋藻含有碘(iodine)

2、曾對海鮮或海藻嚴重過敏者

3、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由於螺旋藻會活化免疫細胞,因此可能加重病情)

4、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患者(由於螺旋藻含有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可能造成苯酮尿症惡化)

(全文完)

文章的目的在於分享具有“科學實證”的養生、保健和營養知識。

實證醫學的概念,由英國流行病學者阿切·科赫雷(Archie Cochrane)於1972年率先提出,指出所有醫療行為必須有嚴謹的研究評估,才能作為臨床的決策參考。

簡單來說,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就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注意**文章中所提供的資訊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治療,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

祝每一位粉絲平安健康

18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石屏人,如何預防癌症?快戳進來看看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