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12:56:53
農曆正月(小)廿六
將迎來“雨水”節氣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雨水時,鬥指壬,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故叫雨水。
雨水節氣,也是一個養生的重要節點。
雨水已至,重養生,食三豆,飲三水,揉三處,身體安康少生病
雨水時節,食三豆“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
豆類,既能健脾祛溼,又可清熱,還能調養內臟。
雨水過後,溼氣加重,多吃點豆類,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1、白扁豆
白扁豆,脾之谷。
脾虛則影響運化水溼,會導致體內溼氣加重。
因此,多吃點白扁豆,有助於健脾利溼,是好選擇。
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可補脾胃,和中化溼,消暑解毒。
2、赤小豆
赤小豆,又叫紅小豆,與紅豆不同,需要區分開。
中醫認為,赤小豆,具有健脾益氣,利溼消腫之效。
要適合脾虛溼盛,引起身體浮腫水腫的人,吃點赤小豆,十分有益。
3、豌豆
豌豆,性平味甘,入脾胃,利溼除熱。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豌豆“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
豌豆煮粥,對於因脾胃失和導致的腹脹,溼重浮腫等有緩解之效。
雨水時節,飲三水1、山刺玫花水
初春時節,易出現肝鬱,心情不佳的情況。
此時,用山刺玫花,泡水喝,可疏肝解鬱,改善心情。
山刺玫花,一種野生的小玫瑰,香氣濃郁,性質溫和,用其泡水,有助於改善不良情緒,梳理肝氣,有益健康。
2、紫蘇藿香湯水
雨水過後,溼氣比較重,容易侵犯人體,危害健康。
所以,雨水後,要注意防溼除溼,喝點紫蘇藿香湯,是不錯的選擇。
用陳皮9g,紫蘇葉6g,藿香6g、草果6g,乾薑3g,做成茶包,煎煮或沖泡,分三日飲用,即可。
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紫蘇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藿香化溼,草果溫脾燥溼,乾薑溫中散寒,搭配在一起可起到溫陽散寒,除溼,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增強對抗病毒的能力。
3、谷谷丁紅茶水
雨水過後,天氣逐漸轉暖,此時,要注意防上火。
谷谷丁,俗稱婆婆丁,在早春發芽,被稱為“天然下火草”。
將谷谷丁,洗淨後,發酵炒製成茶,降低寒性,泡水喝,可清熱解毒,去火消炎,預防改善上火的情況。
谷谷丁,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有廣譜殺菌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去火、消炎。
經常用其泡水喝,對上火引起的嗓子疼、發炎等,效果尤佳。
雨水時節,揉三處
1、揉頭部,生陽氣
經常按揉頭部,多梳頭,可生髮陽氣。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多梳頭,可疏通氣血、通達陽氣、宣行鬱滯,強身健體。
勤梳頭,可促進陽氣萌生,幫助氣血流通,清利頭目,防止春困的發生。
2、揉腿部,去溼氣
小腿部位,有諸多穴位。
其中,承山穴、足三裡、陰陵泉,這三大穴位,有助於健脾祛溼。
拍打承山穴,能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拍打足三裡,可健脾促消化,陽氣生髮,減少溼邪。
拍打陰陵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祛溼排毒。
因此,經常拍打小腿,有助於祛溼。
3、揉足部,解疲勞
揉足部,可消除疲勞,解除睏意。
屈指,利用食指關節,進行足底自我按摩。
腳趾按摩,要由後向前做,對腳趾趾端也進行按摩。
足心與足跟,可重點按。
雨水時節,想健康,還要做好這幾點:1、防“倒春寒”
“燥寒凍肉,溼寒入骨”,雨水時節,一定要防“倒春寒”傷身。
由於春氣湧動,身體偏熱的人,總想減外衣,而體熱外洩,溼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此時,增減衣物,一定要注意,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以及體弱多病者,初春時節,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做到“春捂”。
2、多養肝
春季,萬物復甦,肝臟也最為活躍,此時,是養肝的“黃金期”。
雨水過後,溫度逐漸由寒轉溫,肝的陰陽之氣,也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
春日養肝,宜省酸增甘,適當增加辛甘溫性的食物,助力肝臟發散陽氣。
多吃綠色食物,有利於肝氣的迴圈和代謝,還能消疲勞、舒緩肝鬱。
3、多食粥
唐代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春季應多喝粥。
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香甜可口,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
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溼、舒筋骨、清肺熱。
雨水時節,多用薏米煮粥吃,對健康十分有益。
4、早睡早起
雨水過後,起居方面,要順應自然,早睡早起。
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迴圈,促進氣血執行。
5、春練要注意
老年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等。
應在太陽升起後,再外出鍛鍊。另外,春練不能空腹,鍛鍊前應喝些熱湯飲。
同時,運動要舒緩,鍛鍊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鍊而誘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