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是臨床上適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首先和全程用藥,它的作用機制非常特別,不能刺激胰島素分泌,而是作用於糖代謝過程,減少肝糖輸出,抑制糖原異生,促進葡萄糖無氧酵解,增加肌肉和脂肪等外周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並可作用於腸道,抑制腸壁細胞吸收葡萄糖,提高腸促胰島素水平,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可導致植物神經損傷,迷走神經功能出現明顯異常,胃酸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誘發便祕,此外,糖尿病患者體內糖代謝紊亂,蛋白質合成受阻,引起負氮平衡,排便無力,導致便祕,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飽受便祕的困擾。二甲雙胍常見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食慾減退、消化不良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高達15%,這些胃腸道反應可引起腸道內有益菌的大量減少,破壞了腸道內環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加劇排便困難,二甲雙胍不會直接導致便祕,但是便祕的“幫凶”。
如果吃二甲雙胍出現便祕或便祕加重,可以適當增加芹菜、豌豆、蠶豆、大豆、紅薯、苜蓿、秋葵、洋白菜、香菇、木耳、蘋果、柑橘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這些食物既可改善便祕,又有助於控制血糖;此外,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加強體育鍛煉,如快走、慢跑、騎單車、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適量的運動可加速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改善便祕。
如果改善飲食和加強運動都沒有效果,可以嘗試使用藥物治療,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腸動力藥,可改善胃腸動力,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滲透性瀉藥,可改變腸道滲透壓,增加糞便體積,使糞便易於排出,雙岐桿菌、枯草桿菌等益生菌,可恢復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道平滑肌收縮,促進排便,貝前列腺素鈉、甲鈷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修復植物神經的藥物,可促進植物神經修復,恢復排便功能。
總之,糖尿病高血糖可引起植物神經受損和蛋白質合成障礙,從而導致便祕,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經典口服降糖藥物,可間接引起便祕或加重便祕,吃二甲雙胍引起便祕時,可以通過改善飲食和規律運動緩解便祕,如果沒有效果,可以使用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促胃腸動力藥、益生菌、滲透性瀉藥和植物神經修復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