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迴圈障礙性疾病,在中國是僅次於癌症的第二位殺手,其造成的後遺症會給病人帶來心理、生理上的障礙,據統計,腦卒中病人75%左右遺留功能障礙,所以腦卒中的預防至關重要。

防發病(一級預防):對於從未發生過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人,應及早發現危險因素,並採取綜合控制。

防復發(二級預防):對於已發生過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避免復發。

卒中預防思維導圖

預防卒中需注意

1

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及早發現高血壓、堅持合理治療、實現降壓達標至關重要。

➤ 對腦卒中高危人群,應當長期監測並規範管理血壓;

➤ 生活方式調整(戒菸、限制酒精、低鹽飲食,攝入富含鉀和葉酸的蔬菜及水果、規律體育鍛煉和控制體重水平等)是血壓管理的重要手段;

➤ 單純生活方式調整控制血壓的觀察期限不宜超過3個月;

➤ 對於生活方式調整無效者,應當及時啟動藥物降壓治療;

➤ 腦卒中一級預防中推薦≤140/90 mmHg作為標準降壓目標,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進一步降至≤120/80 mmHg的理想血壓水平;

➤ 腦卒中二級預防中推薦標準降壓目標為≤140/90 mmHg,耐受的情況下可降至≤130/80 mmHg的理想血壓水平;

➤ 降壓治療的臨床獲益主要來自於降壓作用本身,需要從用藥依從性、藥物副反應和經濟費用等因素綜合考慮個體化的抗高血壓藥物。

2

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包括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異常升髙、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是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膽固醇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卒中具有明顯相關性。

➤ 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夠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或高危患者的腦卒中風險;

➤ 對於原發性LDL-C>190 mg/dL (4.9 mmol/L)的人群,應採取中、高等強度他汀藥物治療;

➤ 對於40~75歲、LDL-C為70~189 mg/dL (1.8~4.9 mmol/L)的糖尿病人群,應採取中等強度他汀藥物治療;

➤ 血脂異常伴高血壓高危、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為卒中高危/極高危狀態,此類患者不論基線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採用改變生活方式和他汀類藥物治療,將LDL-C降至70 mg/dL (1.8 mmol/L)以下或使LDL-C水平比基線時下降30%~40%;

➤ TG≥5.65 mmol/L應評估髙脂血癥發生的原因,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也可根據情況考慮應用貝特類或煙酸類藥物。

3

糖尿病

糖尿病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使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增加數倍。

➤ 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議儘早進行糖尿病篩査;

➤ 無糖尿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建議在年齡>40歲時開始篩査;

➤ 糖尿病控制目標需要個體化,推薦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餐後血糖<10.0 mmol/L;

➤ 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標為<7%;

➤ 對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嚴重合並症或難達到常規治療目標的患者建議HbAlc目標<8.0%;

➤ 對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目標應該<140/90 mmHg,治療方案應優先使用一種ACEI或ARB類降壓藥;

➤ 糖尿病患者應在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及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聯合他汀類藥物降低卒中風險。

4

其他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房顫及其他心臟病、無症狀頸動脈狹窄、肥胖等均是明確可改變的腦卒中危險因素,也應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

➤ 對腦卒中高危個體的治療性干預可選擇抗血小板類藥物、他汀類藥物和經過大樣本人群研究驗證有效的中成藥等;

➤ 與阿司匹林單藥相比,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應用可使心房顫動患者的卒中相對風險降低,但可使心房顫動患者發生大出血的相對風險增加;

➤ 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應用相比,華法林治療使心房顫動患者發生卒中的相對風險降低,並且使心房顫動患者的總體出血事件發生風險降低;

➤ 確診不穩定斑塊(包括軟斑塊或混合性斑塊)的患者建議在生活方式改變基礎上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 必要時由專科醫生行頸動脈內剝脫術(CEA)或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

5

有可能降低卒中發病風險的因素

積極發現和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偏頭痛、睡眠呼吸紊亂、高尿酸血癥、代謝綜合徵、藥物濫用、高凝狀態、炎症和感染等危險因素有可能降低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雨水時節話養生:春季養臟器、調飲食、喝茶飲、安睡眠應當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