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歧視癌症患者,“你”也可能是將來的一員
最近聽到幾個訊息,頗為令人不爽,1某些單位招人要求排除“癌症病史”甚至“家族史”,2某些職業用人,據說一旦有腫瘤疾患就前途戛然而止不再重用???3某些學科,一聽說患者有腫瘤,不管目前的症狀是否與腫瘤直接相關,就一股腦兒都推說是腫瘤疾病的事,而忽略了其他急症處理
我能說:這不胡鬧嗎?...
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路上曾經出現過“肝炎”“艾滋病”的歧視,但那是傳染病啊,但經過科普傳染病也不歧視了,結果現在居然又出現了“腫瘤的歧視”,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上部分人員科學素養、理性思維素養以及對腫瘤疾病認知的不足!!
1. 還是老生常談先說說什麼是癌症?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經定義: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癌症...屬於慢性病,至於對健康的危害各有不同,但社會上包括醫療圈居然還是存在著明顯不平等對待的情況。
腫瘤(包括癌症、血液腫瘤)的發病原因極為複雜,但不管如何,它不是外來的細菌、病毒或異物,而是在各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自身的細胞“叛變”了,從良民變成了流氓、不法分子、暴恐分子,也對應於良性病變、輕度危險病變、中等危險的病變、高度危險的病變,再結合區域性侵犯、淋巴結的轉移、血行遠處轉移情況綜合評定分為1,2,3,4期,大致就是我們認為的早、中、晚期。不同期別對於身體的健康影響自然天差地別!
2. 再聊聊我們對癌症的認知情況
社會DE認知:沒戲了,絕望了,要麼放棄,要麼盲目狂奔在尋“名醫”“神藥”的路上。
原因何在:醫學常識科普極度匱乏,而腫瘤學的常識科普更是少之又少,恐嚇、壓力、偏方、神藥、神醫、修仙、騙子...充斥著各類媒體及小道訊息!
醫療圈DE認知:希望不大了,吃點喝點,隨便做點,安慰一下就罷了,反正搞不好...
原因何在:首先,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醫學院校大學必修課、選修課中都沒有《腫瘤學》這門課,只有少許零星且支離破碎地分佈在相關的一些課程中,沒有系統架構,所以也就沒有腫瘤學的科班出身一說。近年有一些醫學院校初步開設了選修課,但杯水車薪...
其次,即使是腫瘤專業的研究生階段,也因為課題研究方向細化等問題缺少了系統全面的知識補充,所以國家才又有了專科規範化培訓政策的出臺!
再其次,很多醫院因為自身力量等種種原因都不設腫瘤科,即使設了腫瘤科一些機構也只當一個臨終關懷科使用了,所以... ...大家都懂的。
問題來了:高血壓腦出血可以致殘致死,冠心病搶救不及時可以猝死,糖尿病控制不佳會有一系列可怕的併發症,都不怕,但一說“癌症”,還沒有什麼併發症呢,就是一句:“...媽呀,沒希望了!!!”
一個數據告訴你,我國腫瘤患者的整體5年生存率近10年由30.9%上升到40.5%,還記得6/70年代5年生存率曾只有不到20%的情況嗎?活的越來越久了也越來越多了,卻越來越恐懼害怕了?您確定是療效越來越差了嗎???
說白了,還是正規渠道瞭解的太少,心情的抑鬱和壓抑得不到有效的溝通釋放所導致的
3.癌症發病率增加的原因?
環境汙染、不良習慣、精神壓力、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刺激...,都是一些原因,但絕不可否認的是1老齡化人口的急劇增多(參見以前60歲就是大壽,現在很少再提了)2現代化影像檢查技術的大幅度提升及大範圍的普及(縣一級都有了多排螺旋CT及MR)?3全面醫保的覆蓋越來越多的人能去看病了(還記得小時候只有吃皇糧的單位和國企職工的免費醫療才能排隊就醫的情況嗎),所以發病率的增加也和活的久了,有條件就醫診查了也有很大的關係。
4.癌症患者救治康復的情況及對工作的影響?
早期DE腫瘤手術後往往就是一種徹底根治的情況,就是一種良性病,中期經過規範綜合治療後有相當比例也屬於根治,晚期精準干預後長期存活的比例也在明顯增加,絕大多數患者再經過相應的康復指導一般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一種需要定期維護的慢性病而已,況且腫瘤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真實情況,但是否發病取決於你整體健康狀況的失衡表現和年齡,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只要經過醫生評估認為病情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他就是一個正常社會人,可以正常的履行本職工作和家庭責任,也可以正常的呼朋喚友、談笑風生!
正好這幾天看到一部比較感人的電影“請送他一朵小紅花”,內容提示,這個世上誰都不容易,得病的人的心理格外脆弱,經歷了醫療的救治之後往往是渴望被這個社會重新接受,請大家理多解,多鼓勵,多自然相待一些,遠離歧視,平等相待,相敬如賓,實實在在的送“他們”一朵小紅花,這朵花將會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
一個小建議:不要打聽別人的疾患隱私,正常的安排生活和工作,定期專科就診複查調理!
一個小常識:每個人都有會心理問題,腫瘤患者的內心困擾除了要和主管醫生溝通之外,還可以與心理諮詢師進一步溝通!
這個時代,陽春白雪,相敬如賓,既是保護你,也是保護他,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專業人做專業的事
祝您健康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