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怎麼判斷自己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的臨床表現非常廣泛,氣虛和血虛可單獨出現,也可合併出現。以下是氣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現。

1、健忘心悸

心主血脈,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動,心的氣血不足則心神失養,所以常表現為心慌氣短、健忘。

2、視物昏花

“肝開竅於目”,眼睛乾澀昏花、視物功能下降,多與肝的氣血不足有關。

3、面色萎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面色萎黃無光澤,易感到渾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

4、手足麻木

肝藏血,可以滋養人體的筋膜,使之活動自如。如果肝的氣血不足,則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痙攣。另外,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體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氣血不足,還會表現為爪甲脆薄、顏色淺淡、變形脆裂等。

5、頭髮幹固

“發為血之餘”,意思是說頭髮的生長依賴血的滋養,而“血”的上行又賴於“氣”的推動,因此氣血不足時頭髮乾枯會沒有光澤。

6、面板粗糙

氣血對人體的肌膚有重要的營養和滋潤作用。氣血不足則肌膚有失濡養,表現為面板乾燥、粗糙、發暗、發黃或沒有光澤,甚至長斑。

7、失眠多夢

心肝氣血不足,則心不能藏神、肝不能藏魂,常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驚易醒或多夢。

8、月經量少

女子的月經與氣血的關係尤為密切,如果氣血不足,常會出現月經量減少,甚至月經停閉。

9、疲倦無力

“氣”為人體臟腑的機能活動提供動力,氣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為肌肉筋脈提供營養的物質。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故疲倦無力。

10、頭暈耳鳴

大腦的功能需依賴氣血的充養,且精血、精氣之間可以互生互化。若氣血不足,不能上充頭目,或致腎精虧虛,可見頭暈耳鳴。

氣血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關於氣血不足,人們不是非常理解其中的含義,有的人認為氣血不足是體內缺血,應該多吃補血的食物,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平時一些不規律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引起氣血不足,所以不能單方面思考問題。

壓力及作息時間得紊亂

現代女性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不但在家中要扮演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在外也要扮演好員工的角色,在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下,導致過度的勞累,使作息時間不規律,睡眠品質差,使機體氣血無法得到很好的恢復,長期下來,女人就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

運動量的減少

大多數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離不開適量、合理的運動,運動可有效的增強人體機能,使身體處於健康狀態下。而現代女性的生活一直處於忙碌中,往往忽視自身運動,致使運動量減少。由於運動量的減少,血液不迴圈,氣血生成受阻,最終使女人出現氣血不足的症狀。

能量供應不足

各種疾病的發生,不僅會損耗人體本身的能量,也會不斷消耗人體血氣。如果疾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再加上飲食不合理,營養不均衡,致使能量供應不足,氣血不足的症狀也是會產生的。

我們應該如何補氣血呢?

“減少思慮,清淡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這是長壽之道,然而平實之道鮮有人行,“靜能生定,定能生慧”,養氣血貴在養心走平常道。

1、艾灸補氣血

“氣血”這一泉水有時滿有時虛,這時候就需要藉助艾灸之力催發氣血了。艾灸,中醫鍼灸療法中的灸法,是採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四大穴位:大椎穴、神闕穴、腎俞穴、足三裡穴

2、常休息,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洩,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此外,“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

3、藥食並用補氣血

針對氣血不足,中醫有經典的補益方劑。其中,氣虛多用四君子湯,方劑組成為人蔘或黨蔘、白朮、茯苓、甘草。血虛用四物湯,方劑組成為地黃、當歸、白芍、川芎。氣血雙虧的可以用以上兩個方劑組合而成的八珍湯。嚴重氣血不足的還可以在八珍湯基礎上再加黃芪和肉桂,就組成了十全大補湯。

4、多運動,調脾胃

人要有氣血,說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因為只有脾胃吸收了才能長氣血。最好的健脾胃的藥是運動。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會增長,這是人體自然之作為,藥物的外力作用是沒有這麼大的效果的。準確的講是適度地運動。運動過度,會適得其反,大汗出反而會消耗氣血。運動的最佳狀態是運動到身上發熱微汗出。

5、慎起居,遠寒邪

《素問•調經論》中說道:“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中醫認為,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

因此,冬季出門,務必戴好帽子、手套、圍巾等,在家要忌食寒涼、溫水泡腳、勤做按摩。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註意。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吃出健康 | 誰說病了不能吃雞蛋?收好這份中醫師獨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