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講南方人常用來提鮮去腥的一物,它不僅能入餐桌,更是能治病,它全身都是寶,葉子、梗和種子,都有藥用價值。這一物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
紫蘇,別名桂荏、白蘇、赤蘇等,為脣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葉片多皺縮捲曲。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在中國南方,尤其在湛江地區作為調味品廣為使用,甚至有的人用它的葉子來做菜吃。
01
紫蘇葉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咳嗽氣喘,脘腹脹悶,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食魚蟹中毒。
紫蘇葉可是一寶,性味辛溫,春天服用,可升發陽氣;夏天季氣候暑多夾有溼,服用紫蘇葉則可芳香化溼。
《日華子本草》說紫蘇“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並(治)一切冷氣,止腳氣。”紫蘇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症,均可應用,這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簡單來說,紫蘇葉主要用來調理脾胃氣滯,噁心嘔吐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紫蘇葉能通過發汗而解表散寒,用於治療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風寒感冒症狀的功效。《滇南本草》記載,"發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
風寒引起的感冒發熱在現時季節很常見,而紫蘇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如果遇到孩子或老人出現頭疼、發熱等症狀時也可以用紫蘇葉來治療感冒。
直接用紫蘇葉浸入熱水來泡腳,也是一種驅風寒的好方法。此外,紫蘇葉常配生薑同用,用紫蘇葉與生薑煮水熱飲,可以驅寒,對風寒咳嗽也有改善效果。
紫蘇葉能理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紫蘇葉味辛芳香,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薑同用。
紫蘇葉在中國是常用中藥,而在日本人多用於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國少數地區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飲,紫蘇含有揮發性的紫蘇醛等芳香物質,有去腥、增鮮、提味的作用。
02
梗和種子有妙用
紫蘇全身都是寶,除了葉子有食用藥用價值,紫蘇梗和紫蘇子都是很常用的中藥。
紫蘇梗辛、甘,微溫,歸肺、脾、胃經。理氣寬中、順氣安胎,用於治療胸腹氣滯、痞悶作脹及胎動不安、胸脅脹痛等症。
紫蘇梗理氣解鬱之性平和,體虛者更為適宜。如果感冒期間伴有胸悶,食慾下降,腹脹,可以同時配合陳皮、茯苓、廣藿香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胎動不安,或是妊娠嘔吐,可在醫生指導下將紫蘇梗與紫蘇葉、陳皮等藥材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紫蘇子辛、溫,歸肺,大腸經。辛溫潤降,長於降氣消痰,是降氣消痰、止咳平喘的良藥,不論外感還是內傷所致痰壅氣逆的咳喘均可應用,常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病,如三子養親湯(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
但是,紫蘇子富含油脂,可以潤燥滑腸,脾虛大便溏爛者,用紫蘇子會加重腹瀉。
03
紫蘇的禁忌
紫蘇雖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紫蘇本身存在過敏情況的人群應避免食用紫蘇。
另外溼熱、陰虛體質者也忌服紫蘇。明代著名醫家繆希雍在其所著的《本草經疏》中提醒:“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
此外,紫蘇屬於解表藥,不適合長期作為食療藥膳材料服用,以免洩人真氣。
最後提醒一句,紫蘇葉的芳香物質容易揮發,不宜久煮久泡,通常開水泡製片刻或者煮幾分鐘即可;新鮮的紫蘇葉可以在冰箱中冷藏儲存,但也不宜久存,以免味道散失。
推薦藥膳——紫蘇陳皮生薑茶
材料:鮮紫蘇葉20克(或幹紫蘇葉5克),陳皮3克,生薑片3片。(1人份量)
做法:把姜切成片。將薑片、陳皮放入盛有溫水的鍋裡用大火煮10分鐘,加入紫蘇煮3分鐘即可。
功效:祛風散寒,止咳化痰,和胃止嘔。
適合人群:冬春時節外感風寒見惡寒怕冷,身熱無汗,咳嗽痰白,納呆噁心,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者。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能解表散寒,行氣和胃。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能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紫蘇、陳皮配生薑,共奏祛風散寒、止咳化痰、和胃止嘔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