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愛迪生說:“快樂最利於健康”;莎士比亞說:“憂傷足於致命”;蔡鍔認為:“身勤則強,逸則病”。

養生之道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卻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人們遍訪百歲老人的養生訣竅,答案終難統一,只能擇優借鑑,因人而取。

綜而言之,人的健康不外乎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兩個層面。

若要人健康,首先心態要Sunny。做一個駕馭自己情緒的好騎手,快樂的日子唱著過,煩惱的日子笑著扛,開開心心才能保健康。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的《攝養詩》,源自於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並歸納出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細品靜思,頗有道理。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鍾南山院士的養生保健觀點是:“壽命長短,不取決於衰老和疾病,而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他分析了人體健康和壽命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佔15%,社會環境佔10%,自然環境佔7%,醫療條件佔8%,而生活方式佔60%,幾乎起了決定作用。

而人們的健康問題,主要還是出在了“生活方式”上!

人人都曉得:想健康就別熬夜,可現在很多人都是勞逸太任性,晝夜抱手機,作息無規律。

個個都懂得:科學的飲食應該是“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遵循“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的原則用餐,才是最好的飲食習慣,但不少人卻是早飯不吃、午飯湊合、晚飯撐死。

生命需要健康,健康才能長壽。不要等到吃了虧才醒悟。你在一場大雨中挨淋了,才知道了雨傘的重要;你在一場大病中倒下了,才知道了健康的重要。

可是,下雨時,傘不好借;生病時,錢不好借;後悔時,藥不好買。

雨太大,有傘也無濟於事;病太重,有錢也難以醫治。

最好的辦法是:在落雨前備好傘;在下雪前備好炭;在口渴前備好水;在飢餓前備好飯。

請記住:

預防大於治療,養生才能保健;健康重於金錢,無病就是平安。

權衡人生的經驗教訓,這樣幾句話很值得品味:

有一天你輝煌了,必須有個好身體,才能享受人生!

有一天你落魄了,必須有個好身體,才能東山再起!

有一天你百歲了,準會高興地說“有了好身體,才是有福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女人更年期脾氣暴躁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