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五臟指的是:肝、 心、脾、肺、腎;

中醫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

中醫指的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

中醫指的五邪是:風、火、溼、燥、寒;

(立春到立夏)——養肝

春季到時氣候轉暖人會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這就是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應。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內源氧,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現。肝氣不舒人常常會感覺睡眠品質下降,白天易感彼倦;

一、中醫中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洩

疏洩,即疏通、宣洩、暢達之義。肝主疏洩,是指肝具有疏通、調暢全身氣機的生理作用。氣機的調暢與否,又影響著血液和津液的執行、脾胃的運化、情志的變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諸多方面,所以,肝主疏洩是保障機體多種生理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條件。

(1)疏調氣血

(2)調節情志:情志是指人體精神活動中以反映情感變化為主的一類心理過程,其中也包括了以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和以應激激情為主的“驚、恐”,中醫學中概稱為七情。

(3)促進消化:飲食物的消化吸收。

(4)通利水道:水液在體內的輸布執行,是通過脾的運化、肺的宣發和肅降、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而布達全身。肝的疏洩功能,既可調暢肺、脾、腎三髒氣機,促進三髒調節水液的功能,又能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使水液通達全身,執行無阻。若肝失疏洩,則會導致肺、脾、腎氣化不利,三焦水道不暢,水液輸布障礙,而釀溼生痰或水溼停聚、泛溢,表現為梅核氣、癭瘤、瘰癧、水腫、臌脹、癃閉等。

(5)調理生殖:足厥陰肝經繞陰器,經少腹聯絡衝任二脈,而衝任同起胞中,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與女性生殖密切相關;肝在體合筋,前陰為眾多筋脈匯聚之處。正如朱丹溪《格致餘論》在總結肝腎兩髒對人體性活動的調控作用時所說:“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洩者肝也。”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一定數量血液的作用。

二、肝的生理特性

1、肝氣主升

肝在五行屬木,方位為東,季節為春,居陽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氣以升發為順。肝氣升發則生養之政可化,諸髒之氣生生有由,化育既施則氣血沖和,五臟安定,生機不息。

2、肝喜條達惡抑鬱

清·唐容川《血證論》雲:“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自然界中凡木之屬,其生長之勢無不喜枝條舒展順暢,即有壓抑,亦不畏阻遏而伸其天性。肝屬木,其性亦喜舒展順達而行其疏洩功能,諸般抑鬱皆可阻遏肝氣使之不舒而失疏洩條達。

3、肝體陰用陽

《臨證指南醫案》雲:“肝為風木之髒,因有相火內寄,體陰而用陽。”體,指肝臟之本體;用,言肝臟之功能活動。肝屬五臟之一,《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且肝主藏血,血屬陰,故言體陰。肝之功能主疏洩,以氣為用,性喜條達而主升,內寄相火,故言用陽。體陰與用陽之間即相互為用,又相互影響,揭示了肝藏血與肝主疏洩之間的內在聯絡,即藏血是疏洩的物質基礎,疏洩是藏血的功能表現。

三、肝與形竅志液的關係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筋的主要功能是聯接關節、肌肉,主肢體運動。故《素問·痿論》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肝主筋,是由於筋有賴於肝之氣血的滋養。《素問·經脈別論》雲:“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只有肝之氣血充盈,筋脈得到充分的濡養,肢體運動才能靈活,筋力強健而耐疲勞。若肝血衰少,筋失所養,則會出現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易於疲勞,甚則萎廢不用或手足震顫,肌肉瞤動。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雲:“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他如熱入營血,劫傷津血,或肝陰虧虛,肝陽上亢,筋脈失養而見肌肉、肢體震顫,四肢抽搐,甚則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病理表現,均為肝主筋功能之失常,一般統稱為肝風內動,如《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是筋之延續,故有“爪為筋之餘”之說。肝主筋,爪甲的榮潤亦賴肝血的濡養,故《素問·五臟生成》說:“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若肝血充盈,則爪甲堅韌而紅潤光澤;肝血不足,則爪甲萎軟而薄,色夭而枯,甚則變形脆裂。臨床上通過觀察爪甲的質地、形態、色澤變化,有助於判斷肝的生理機能與病理變化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2、開竅於目

目,《內經》稱之為“精明”、“命門”,為專司視覺的器官。中醫將目的外部結構劃分為五個部分,分屬於五臟,形成了目分“五輪”之說,即白睛為氣輪,屬肺;黑睛為風輪,屬肝;瞳孔為水輪,屬腎;目內外眥之血絡為火輪,屬心;上下眼瞼稱“約束”,俗名“眼胞”為肉輪,屬脾。在病理情況下,肝病往往反映於目。如情志不暢,致肝氣鬱結,久而火動痰生,蒙阻清竅,可致兩目昏蒙,視物不清;肝的陰血不足,雙目失於濡養,則兩目乾澀,視物不清或夜盲;肝經風熱,則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肝風內動,則目睛上吊、兩目斜視。目疾的治療也主要從肝辨治。

3、肝在志為怒

怒是常見的激情反應,是否定性的情緒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肝“在志為怒。”由於肝為將軍之官,其性條達而不堪委曲,若遇屈辱則肝必應之而生怒,故怒志屬肝。在一般情況下,當怒則怒,怒而有節,未必有害,時或有疏展肝氣,令其暢達之功。在病理情況下,怒的產生與肝的功能失調之間互為因果。一方面,肝的疏洩功能失常,常致病人急躁易怒,如疏洩不及,肝氣抑鬱,多為鬱怒恚恨,憤懣難伸;疏洩太過,肝氣暴張,則見暴怒盛怒。另一方面,怒易傷肝,誠如《靈樞·百病始生》所說:“忿怒傷肝。”其病機變化一為情志抑鬱不暢,甚或鬱怒不解,導致肝失條達,氣機鬱滯,日久常致津停、血瘀,或者耗傷肝陰肝血;二為暴怒盛怒,可致肝氣肝陽暴張,升動無制,氣逆於上,血隨氣逆,發為出血或中風昏厥等病症。正由於怒與肝之關係如此密切,故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謂治怒為難,惟平肝可以治怒,此醫家治怒之法也。

4、肝在液為淚

淚從目出,肝開竅於目,故淚為肝之液。淚有濡潤、保護眼睛的功能。正常情況下,淚液的分泌,是濡潤而不外溢。淚的過多過少,若非情志悲哀致淚液流出,均屬病態,且大多與肝有關。肝陰不足,淚液分泌減少,則兩目乾澀,甚或幹而作痛;肝經風熱或肝腎不足,可見迎風流淚;肝膽火旺,可致目眵增多。

春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肝。春天是肝的主季,肝氣最旺,但也是這個季節最容易發生肝病。春天宜養肝。

談談中醫如何養肝護肝

一、中醫講究情志養生:中醫的五臟對應五種情緒,分別是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臟對應的是“怒”,正所謂“怒傷肝”,因此平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長期精神抑鬱或突然怒火中燒都會導致肝臟氣血失調,影響肝的疏洩功能,因此情緒不舒暢時,應該要找到一個途徑宣洩我們的負面情緒,例如找一個知心的朋友傾訴心中的不快,切不可憋在心裡,以致傷害肝臟。

二、中醫養生特別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中醫的子午流注中講到:肝膽在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最興盛,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過肝,此刻肝臟的解毒作用也達到了最高峰。因此,人在此時也應順應自然,保證充足的休息。此外,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肝”。因此,養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平時工作避免過度勞累,及時休息補充體能,也能讓肝臟發揮其調節氣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勞的感覺。

三、中醫可以通過食補護肝:中國的傳統醫學素來有“五色飲食”的說法,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經”,因此平時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藍、青瓜、冬瓜、綠豆等,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功效。此外,“肝性喜酸”,根據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除了益肝還可以預防感冒。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等具有保肝斂肝之效。護肝者還要注意儘量少吃辛辣、油膩食品,少喝酒。

四、通過健脾護肝:中醫認為,五臟都是相互密切關聯的,其中肝屬木,脾屬土,木旺則乘土。而肝主藏血、貯藏和調節全身血量,脾主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則肝血充盈。因此適當保養脾胃的消化功能,吃一些有益氣健脾功效的中藥,如黨蔘、山藥、茯苓、白朮、薏仁、扁豆等,對調養肝臟也大有裨益。

五、使用中藥健肝疏肝:如山楂、決明子、鬱金、陳皮、茵陳、白芍、葛花、枳殼、絞股藍等。這些中草藥在中藥店都有賣,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自己平時可適當配一些袋泡茶飲用,不僅對脂肪肝的恢復起到良好的作用,應酬多、需要飲酒的人群經常飲用,也有保護肝臟的效果。

五、噓功養肝:“噓”字功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明目護肝之法。兩腳自然分開站立,採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吸氣時兩脣輕合,舌抵上顎,呼氣時收腹,提肛,同時發出“噓”音。這個方法適宜早晚各做一次,天天堅持,練習時音調要柔細勻長,使氣呼盡,噓後調息時要閉目凝神。

【未完待續……(二)夏季養生之養心】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錯過這個季節在等一年,這個時候最鮮了,故被稱“春天第一次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