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在中醫學中統稱為腦卒中,屬腦血液迴圈障礙性疾病即腦迴圈障礙或腦血管損傷所致的侷限性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徵,主要症狀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伴言語障礙、口眼歪斜、智力障礙。中醫以其臨床病發突然,急驟病起,症見不一,變化迅疾多端,多暈眩仆倒,有類“善行而數變”的風,又有“中風”之名。中風以其致殘率高和發病率高的特性帶給社會、家庭沉重的負擔和痛苦。鍼灸作為中國中醫傳統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風的康復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頭針,即選擇頭部的穴位及功能區進行鍼刺刺激,有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等特點,頭部針刺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康復中,現簡單介紹如下。
1. 頭部針刺的原理
主要分兩個部分,先從中醫經絡理論來闡述,在人體的十二條經脈中,六條陽經和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以及足厥陰肝經經都與頭部關係密切;頭面部又是十二經別所上達的部位,更加深了頭與十二正經之間的聯絡;另外,腦為髓海,與上達頭部的經脈相通。因此針刺頭部的經絡偷穴既能調節十二經脈,又能疏通頭部氣街,可對腦和肢體的功能失調起到重要的治療作用。從西醫層面講,人的各種生命活動受大腦皮層各級中樞神經支配,針刺大腦皮層各中樞在頭皮上的投影區,可以改善該中樞神經損傷所出現的病症。
2. 針刺的時間
既然頭部針刺對偏癱病人有顯著效果,那需要在什麼時間開始採用頭針治療為宜呢?對於缺血性腦病的中風患者,發病後可即刻採用頭針進行治療;對於出血性腦病的中風患者,一般需要在出血情況穩定後再用頭針治療比較安全。總體來說,中風恢復期是頭針治療的最佳時間,需要把握。
3.操作手法
病人取坐位,選用直徑0.28毫米的1寸或1.5寸毫針(針具長短根據選穴而定,如需要透穴可選用長針),穴線常規消毒。以頂顳前斜線為例,使用平刺法分別在頂穎前斜線上點、上1/5與下4/5交界處、上3/5與下2/5交界處,沿該線向前下方各刺一針,針身推入帽狀鍵膜下層約1寸。行鍼手法採用快速小幅度提插法約半分鐘,留針1小時後拔針。
4.體會
頭針提高肌力的作用既快又好,臨床中應用廣泛。但是有些穴位在拔針時會有出血現象,且由於頭髮遮擋不易發覺,需要拔針的醫生檢查仔細;對於肌張力增高的病人,需要配合使用四肢上的穴位特別是針刺後能引起肢體運動的穴位,其收效更好;為了加強針刺所取得的療效,患者必須堅持功能鍛鍊,但注意功能鍛鍊時切勿動作過大以免觸碰到頭部,此時更加需要家屬的看護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