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容易併發多種併發症,故在平穩降糖的同時,應積極治療併發症,今天,我們主要從中醫的角度聊聊糖尿病最常見的三個併發症。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屬於現代醫學病名,在中醫古籍中未見明確記載,若按 “三消”分糖尿病腎病多屬於“下消”範圍,故稱之“腎消”、“消腎”、“尿濁”,發展至晚期,患者出現水腫、貧血、少尿等症狀,則又歸屬於 “水腫”、“虛勞”、“關格” 等範疇。
現代醫家對於糖尿病腎病的中醫病名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目前比較認可的是“消渴腎病”。
其基本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本虛以脾腎虧虛為主,標實指痰濁、水溼、瘀血、毒邪等。根據臨床表現其中醫分型主要有:
1、氣陰虛血瘀
主要表現為口渴引飲,體瘦乏力,肢體麻木或刺痛,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脈細澀。方用玉液東加減。
2、陽氣虛血瘀
面色晄白,腰膝痠軟疼痛,畏寒肢冷,小便頻數清長,夜尿頻多,下利清谷或五更洩瀉,肢體麻木或刺痛,夜間加重,舌暗體胖,有齒痕,脈沉細。方用右歸丸加減。
3、陰陽俱虛血瘀
小便頻數,面色黧黑,腰膝痠軟,形寒畏冷,面色晦暗,肢體麻木或刺痛,舌暗或有瘀斑,苔白,脈沉細。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組以感覺和自主神經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周圍神經病。中醫目前稱之為消渴痺症,病因主要是消渴日久,津液不足,久病而致虛、瘀,筋脈失養,而致肢體疼痛、麻木、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狀的出現。氣虛、陰虛、陽虛失充為本,瘀血、痰濁阻絡為標,血瘀貫穿於整個病程的始終。
1、氣虛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如有蟻行感,肢末時痛,多呈刺痛,下肢為主,入夜痛甚,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風,易於感冒,舌質暗淡,或有瘀點,舌薄白,脈細澀。方用補陽還五東加減。
2、陰虛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腿足攣急,酸脹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間為甚,或灼熱疼痛,五心煩熱,失眠多夢,面板乾燥,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乾不欲飲,便祕,舌質嫩紅或暗紅,舌花剝少津,脈細數或喜澀。方用芍藥甘草湯合桃紅四物東加減。
3、寒凝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不仁,四肢冷痛,得溫痛解,遇寒痛增,下肢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腫,舌質暗淡或有瘀點,苔白滑,脈沉細澀。方用當歸四物東加減。
4、痰瘀阻絡證
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不止,常用定處,足如踩棉,肢體睏倦,頭重如裹,昏蒙不清,體多肥胖,口黏乏味,胸悶納呆,腹脹不滿,大便粘滯,舌質紫暗,舌體胖大有齒痕,方用活絡效靈丹加減。
5、肝腎虧虛證
主要表現為肢體痿軟無力,肌肉萎縮,甚至痿廢不用,腰膝痠軟,骨鬆齒搖,頭暈耳鳴,舌質淡,少苔或無苔,脈沉細無力。方用壯骨丸加減。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機主要是氣陰兩虛遷延至肝腎虧虛,最終發展為陰陽兩虛,瘀、鬱、痰是發病過程中的 3 個重要因素,並將其分期大致分為早、 中、晚 3 期,分別對應氣陰兩虛、肝腎虧虛、陰陽兩虛這 3 個證型。
1、氣陰兩虛,絡脈瘀阻型
主要表現為眼睛乾澀,視物模糊,口渴引飲,舌紅苔薄少,脈細數等,方用生脈散合枸菊地黃丸加減;
2、肝腎虧虛、目絡失養型
主要表現為視物模糊,頭暈耳鳴,腰睏乏力,舌淡苔少,脈細無力等,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3、陰陽兩虛、血瘀痰凝型
偏陰虛在視物模糊的基礎上還可見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乾脣燥,肢麻刺痛,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方用左歸丸加減,偏陽虛者在視物模糊的基礎上主要可見四肢欠溫,畏寒肢冷,腰膝痠軟,肢麻刺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方用右歸丸加減。
在糖尿病發病早期,首先應辨證用藥糾正其陰虛、氣虛、溼熱傾向,其次謹防瘀血痺阻經脈,在還未出現明顯瘀血證候之時,適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既可預防或減緩瘀血證的產生,也可防止眼底併發症的發生。
需要提醒各位糖友的是,具體選方需專業醫師四診合參後辨證用藥,不可自行判斷選擇。
文章:常崇清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內分泌一科
配圖: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