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高血壓患病率是很高的,2015年釋出的資料是25.2%。而高鹽飲食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CVD)發病的最重要的病因之一。高鹽(鈉)飲食是指每天食鹽攝入量超過5克(或鈉攝入量超過2000毫克)。除高血壓之外,高鹽(鈉)飲食還可導致腦卒中、胃癌、骨質疏鬆等多種疾病,大約50%的高血壓和33%的腦卒中是高鹽飲食導致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開展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高鹽(鈉)飲食是導致中國人死亡的第三大因素(前兩位是高血壓和吸菸)。
減少食鹽攝入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慢性病方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檔案,都把減少食鹽攝入作為重要目標之一。
一項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國人食鹽攝入量(中位數)從1991年的每天12.0克下降到2018年的每天6.3克。1991年中國北方的食鹽攝入量(12.4g/d)高於華南地區(11.9g/d);到2018年中國南方的食鹽攝入量(6.4g/d)高於中國北方(6.2g/d)。另外,較年輕的年齡組的食鹽攝入量一般高於最年長的年齡組,男子高於婦女,農村的食鹽攝入量高於城市居民。
這個研究調取了CHNS(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的資料,包括1991、2000、2009和2018年四次監測調查中的26859人,是第一次根據一個大樣本報告了最近三十年的食鹽攝入量和趨勢。1991年、2000年、2009年和2018年四次調查的食鹽攝入量中位數分別是12.0克、10.0克、7.1克和6.3克,下降趨勢非常明顯(如下圖)。
資料說明請看下一段
圖1.1991至2018年接受調查的成年人食鹽攝入量的趨勢。(A)年齡組成年人食用食鹽的趨勢。(B)性別群體成年人食用食鹽的趨勢。(C)地區群體成年人食用食鹽的趨勢。(D)區域組成年人食用食鹽的趨勢。
在該研究中,食鹽只是烹飪過程中新增的鹽,不包括其他調味品,如醬油或味精。外出就餐和吃包裝食品攝入的食鹽也不包括在內。與三十年前相比,現在的人外出就餐和購買包裝食品更多,家庭烹調使用醬油、味精等調味品也增多,這都會導致直接的食鹽攝入量減少。北京的一項研究表明,2011年,39.5%的食鹽是在自助餐廳或餐館消費的 。也就是說,食鹽只是鈉的一種來源,食鹽(氯化鈉)攝入量大幅度減少並不意味著鈉攝入同樣大幅度減少。中國的鈉攝入量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2015年成年人的鈉攝入量中位數為3960毫克/天,相當於總鹽的10克/天,遠遠超過世衛組織的建議(<5g/d鹽),且北方高於南方。備註:CHNS(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 )是一項從1989年到2018年進行的大規模的、縱向的、以家庭為基礎的調查 。CHNS採用多級隨機聚類方法抽取9個省/自治區的樣本。2011年新增了三個特大城市(北京、重慶和上海),2015年增加了三個新省份(陝西、雲南和浙江),2018年又增加了河北。從總體上看,CHNS覆蓋了16個省級行政區劃,這些行政區劃在人口、地理、經濟發展和公共資源等方面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