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假日,過度飲食總會出現胃腸不適、或傷風感冒,二天症狀沒有改善,就想到用些抗生素,在日常飲食中豬肉、牛肉及人工養殖的魚類也都含有抗生素,導致環境汙染、生物鏈破壞。您知道嗎抗生素抗菌藥物還會損傷神經系統,大家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尤其是體操運動員更要注意。
1磺胺類:日常用的有複方新諾明、磺胺嘧啶等,可引起頭痛、嗜睡、頭暈、精神抑鬱、末梢神經炎、共濟失調、眩暈、耳鳴、驚厥及視聽幻覺等。
2喹諾酮類:目前用得最多的一類抗生素,神經毒性反應自強而弱依次為依諾沙星、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氟羅沙星、泰美沙星、格瑞帕沙星等。這些藥物化學結構上的氟原子具有較強的親脂性,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我們的腦組織及神經細胞內,引起腦組織廣泛變性、壞死、癇樣放電,出現頭暈、
抗生素會傷害人們的神經
頭痛、失眠、耳鳴、煩躁、抑鬱、幻覺、視力障礙、驚厥、癲癇、步態不穩等。機制與競爭性抑制神經遞質y-氨基丁酸(GABA)與GABA受體結合有關,使中樞神經系統內興奮氨基酸和抑制氨基酸的代謝平衡發生改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增大。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氟喹諾酮類藥物能不同程度地拮抗GABA受體,氟喹諾酮類藥物與穀氨酸受體(NMDA)的內源性配體具有相似結構,並且能透過螯合鎂離子降Mg2+和MK-801對NMDA受體的阻斷作用。同時,也延長了離子通道的開放時間,使細胞內Ca2+濃度增加,從而興奮神經元。但消炎止痛藥雙氯芬酸鈉、洛索洛芬、氯諾昔康及扎託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能較好地提高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抑制作用。
4頭孢菌素類:如果劑量應用過大、鞘內給藥或腎功能不全時,可能會出現幻覺、眼震及癲癇。藥物的神經毒性與化學結構中的氨基群有關,是引起癲癇的主要因素。
5.甲硝唑:過量使用時,也可引起共濟失調、癲癇、肢體感覺異常等,有時需停藥半年以上方可消失。
6克林黴素:穿透正常血腦屏障的能力較差,在腦組織中不易達到有效濃度,但用藥劑量過大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引起精神問題,這時應及時調整用藥劑量或停藥。克林黴素對突觸前、受體及神經肌肉均有阻斷作用,可增強神經肌肉阻滯的作用,導致骨骼肌軟弱和呼吸肌抑制或麻痺,一旦出現症狀予停藥並靜脈補充葡萄糖酸鈣。同時用抗膽鹼酯酶藥物或鈣鹽治療。靜脈滴注克林黴素可能會引起味覺發生異常。
所以,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遵照醫生醫囑,您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