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痛風可分原發型和繼髮型,不管是原發型痛風還是繼髮型痛風,其基礎病因都是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是如何發生的?它在人體內是如何起破壞作用的?

1.尿酸從哪裡來

(1)來自食物中的尿酸:合成尿酸的食源性嘌呤有腺嘌呤和鳥嘌呤,這兩種嘌呤都是由食物中的核蛋白,在胃中經胃酸的作用,分解成核酸和蛋白質,核酸在小腸液和胰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酸,再經多種酶的作用變成核苷,核苷和核苷酸都是在細胞內分解而成的。核苷再被分解成腺嘌呤和鳥嘌呤,兩種嘌呤絕大部分合成尿酸,由腎臟和腸道分解排出體外。攝入富含核蛋白的食物越多,形成尿酸量越多。食源性嘌呤主要合成尿酸,極少被機體利用。所以食源性尿酸雖然只佔體內尿酸總量的20%,但它卻是形成高尿酸血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痛風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這就是近些年來由於國內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從飲食中攝入核蛋白大量增加,造成國人痛風暴發的重要原因所在。

(2)來自代謝中的尿酸:內源性的尿酸由來比較複雜,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①從磷酸核糖焦磷酸與谷氨醯胺結合開始,經過11步代謝過程,生成次黃嘌呤核苷酸,這種核苷酸進一步可分解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鳥嘌呤核苷酸,這三種核苷酸代謝合成速度和量的多少,取決於一系列酶的活性及代謝過程的反饋調節。②嘌呤核苷酸的補充,直接從肝臟等器官的遊離嘌呤鹼或嘌呤核苷而合成嘌呤核苷酸,包括次黃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和鳥嘌呤核苷酸。不管是從主要途徑還是從補充途徑來的三種核苷酸,絕大部分最後形成主要能源三磷腺苷(ATP)和核酸、脫氧核酸等物質被機體組織細胞利用,很少部分最終變成尿酸。正常情況下,這種內源性的尿酸約佔人體內尿酸的80%。當這一代謝過程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打亂尿酸的生成。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腺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APRT)及黃嘌呤氧化酶(XO)等活性增加,或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活性降低時,都會使尿酸生成增加,引發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病。

2.尿酸是如何變成人體“蛀蟲”的正常人血尿酸為150~416.5μmol/L(2.5~7.0mg/dl)超過此高值,即可稱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發病基礎,痛風患者各器官病變都是血尿酸升高引起的。

血尿酸在人體內並非都起壞作用,正常的情況下,它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它和維生素C、膽紅素等,構成人體內三類主要的抗氧化物質,能清除羥自由基、超氧負離子、單態氧、高鐵血紅素等體內有害活性物質,在人體代謝過程中,起到保護作用。但一旦高尿酸血癥形成,就會變成人體的有害物質。高尿酸血癥時,尿酸就可在體液中析出,形成結晶體,沉積在人體的很多器官而致病。致病的多少和器官損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①血尿酸濃度愈高,結晶形成愈多,器官損害愈重;②體液酸度愈高,pH值愈低,結晶生成愈多,器官累及愈重。尿酸結晶最經常破壞以下器官:

(1)關節:當血尿酸升高到476μmol/L(8mg/dl)以上時,關節液中的尿酸即可大量形成結晶體,沉著在關節的滑膜、軟骨、腱鞘和腱索等組織上。結晶多為尿酸鈉(MSU),其表面帶負電荷,關節液中的球蛋白IgG帶正電荷,二者具有較強的親合力,MSU作伴抗原很快與IgG結合成全抗原MSU-IgG,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並與其結合,成為致敏物質,使關節的相關組織發生過敏反應。另外,MSU-IgG被吞噬細胞擒獲後,釋放出炎細胞趨化因子,並聯增活化,促使大量的炎細胞向關節內單項遷移,這些轉移來的炎細胞吞噬MSU結晶,炎細胞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發生崩解,炎細胞潰解後,釋放出大量白三烯、花生四烯、白介素、組胺、腫瘤壞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這些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使關節及周圍組織的血管強烈擴張、通透性增加,使其充血、滲透、水腫,發生關節紅、腫、痛,區域性溫度增高等炎症反應;有的出現畏寒、發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快等全身中毒症狀。病發初期這種炎症過程一般3~10天(平均7天)不治療可自行緩解。隨著發病時間延長,每次發作病程可逐漸延長,兩次發病間隔逐漸縮短,有的患者發作頻繁,可多關節連續交替發病,非常痛苦。

關節炎反覆發作多年,MSU可大量積聚,形成關節結石,結石的大小取決於病程的長短、治療是否規範、血尿酸的增高程度和持續的時間。痛風石在關節內可破壞骨骼、軟骨,典型的骨破壞,在X線片可見穿鑿樣、蜂窩狀改變,嚴重者數塊骨骼全被結石“吃掉”。結石向體表擴張,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節,甚至結石突破皮下組織、面板,形成潰瘍和竇道,不斷流出糊狀物並混有結石碎片,創口反覆感染可數年不愈。有結石的關節多出現偏向增粗、活動受限,少數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2)腎臟:痛風腎病包括腎石症和腎實質損害引起的腎功能不全。痛風腎石症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近200倍,為30%左右,其中約84%為純尿酸結石。腎實質損害,即腎間質改變,以髓質和錐體最明顯,可見腎小管變性萎縮,腎小球纖維化和硬化,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變,出現腎功能衰竭。正常人的尿酸池(人體內尿酸總量)為7.14mmol/L(1200mg),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嘌呤和參與代謝的嘌呤產生的尿總量平均4.46mmol/L(750mg);從腎臟和腸道排泌分別約3.57mmol/L(600mg)和1.19mmol/L(200mg),平均日總排出尿酸4.46mmol/L,每日合成和排出的尿酸大致相等,使體內尿酸濃度保持平衡。不論是食源性還是代謝紊亂引起的尿酸增多或排洩量的下降,都會使尿酸池擴充,引起高尿酸血癥。如血尿酸濃度過高,由於某種因素,在短時間內大量的尿酸從腎小球濾過,造成尿液中尿酸濃度驟增,pH值突降,過多的尿酸結晶沉積在排尿系統和腎實質,會產生急性腎梗阻、急性腎衰。急性腎損害很少,多數痛風腎病起病緩慢,數年乃至數十年才發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痛風死於尿毒症者高達25%~40%,所以痛風腎病的危險性,遠比痛風關節損害嚴重得多,必須引起重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從食物的精微能量解讀日常飲食,深入了解食物與愛的關係